![]()
11月5日下午,安徽名人大讲堂进高校系列活动在合肥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
从史前先民的足迹,到徽商纵横四海的传奇,这场关于安徽的“文明接力”在合大校园激情开讲!11月5日下午,安徽名人大讲堂进高校系列活动之“这里是安徽”专题讲座在合肥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文博研究馆员、安徽省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徽博物院原副院长徐大珍带领300余名师生穿越历史长河,解码安徽文明基因,感悟江淮文化魅力。
本次活动由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合肥大学主办,合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活动旨在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向赋能、聚力育人。
合肥大学党委书记邬平川在致辞中指出,安徽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从史前文明到徽文化,从红色革命到改革开放,始终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此次专题讲座让师生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在文化体验中坚定信念。
讲座中,徐大珍以近四十年文博工作经验为基础,用丰富的考古实证与珍贵文物故事,勾勒出安徽文化的完整谱系。从旧石器时代“和县人”“东至人”遗址,到新石器时代双墩文化、凌家滩遗址的文明曙光,再到徽州文化中“以义取利”的商道精神、“尊儒重教”的价值追求,她生动诠释了安徽作为南北文化交汇地带的融合特质,以及江淮文明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独特地位。
“包拯在历史上坚守正义的故事,让我真切体会到刚正不阿的力量。”合肥大学24级硕士研究生胡梦琪在分享感受时表示,此前对安徽名人文化的认知较为零散,此次讲座不仅梳理了从古代先贤到当代榜样的脉络,更让她读懂了安徽名人文化背后“有传承、有温度”的精神内核。
合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苏冰认为,此次讲座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她表示,该学院依托与安徽名人馆的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文化育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围绕徽州文化时代价值、江淮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联系等课题深化研究,并打造沉浸式实践教学场景,引导学生从江淮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时代使命。(记者 彭旖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