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契丹从部落联盟到草原帝国的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契丹部落联盟就与中原王朝有着复杂的关系,时战时和,时而依附隋唐,时而进行反叛。
![]()
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则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
![]()
在唐朝大一统强大王朝的影响下,契丹各部落联盟逐渐走向统一。此时契丹八部已然壮大,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为了生存发展,逐步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契丹八部居于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
![]()
隋朝时,契丹各部曾一度臣服,隋唐改朝换代之际,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契丹八部归顺突厥。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大贺氏首领摩会眼看大唐统一兴盛起来,遂联盟大唐背弃突厥,归附于唐朝。唐太宗设立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首领为都督,进行羁縻统治。但这种关系并不稳定,双方时常因贸易、边疆等问题发生冲突。
![]()
在整个唐代,契丹与唐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这一时期,契丹内部先后出现了以大贺氏和遥辇氏为首的部落联盟,两家轮流坐庄,谁强大了谁说话算数。此时联盟的首领(可汗)由部落贵族推举产生,权力相对分散。同时,契丹开始从游牧向半定居生活过渡,并初步接触农耕和手工业。
![]()
公元648年,契丹诸部皆请内属,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南),以其首领窟哥为都督,封无极县男,赐姓李氏。又置羁縻州十,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契丹别部酋领孙敖曹,于621年(唐武德四年)再次附唐。其曾孙万荣,武周垂拱(685—688)中为归诚州刺史。万岁通天(696—697)中,与其妹婿松漠都督李尽忠(窟哥之后)并为唐营州都督赵文翙所侵侮,遂举兵杀文翙,据营州反叛,进攻河北地,并屡败唐军。
![]()
此时为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征发大兵讨之,借奚及突厥之助,始得平定。事后契丹附于后突厥。715年(唐开元三年),其首领李失活来归附唐,唐廷复置松漠都督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玄宗又以甥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妻之。其后,契丹首领可突干再次叛唐,唐为防御契丹,加强东北边防兵力,建立范阳、平卢两节度,重用胡人安禄山。
![]()
权力集中的节度使安禄山在边疆地带发展壮大,大权在握,骄横异常,君命有所不受,在壮大之后,酿成安史之乱,虽然有郭子仪等中兴将领再次征信唐朝,但已经是元气大伤,最终让唐朝走向衰落。
![]()
唐至德(756—758)年间,契丹与唐保持朝贡贸易关系,但亦受崛起于漠北的回鹘所控制。9世纪中叶,回鹘败亡,契丹又归顺于唐,唐赐以“奉国契丹之印”。8世纪中叶后,唐朝由盛转衰,无力顾及对边疆民族的管理。契丹也脱离了对于大唐的依附,逐步走向独立自主、自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