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时期,朝廷接受颜真卿建议,武庙除了祭祀姜子牙、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又追封祭祀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当中就包括本文的主角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
![]()
檀道济出身于高平金乡,生年史无明载。他是南朝宋开国名将檀韶的幼弟,兄弟二人都是刘宋的名将,只不过檀道济名气比较大。他们早年丧父,兄弟五人都由堂叔檀凭之养大的。《宋书·檀道济传》记载他“少孤,居丧备礼。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檀道济的这份孝悌与恭谨为人称道。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桓玄篡晋,卢循作乱,百姓流离失所。刘裕趁着讨伐卢循、桓玄崛起,檀道济他们兄弟三人一起投奔了刘裕,檀道济先是任职建武将军参军事,又改任为征西将军参军事。
在讨平鲁山、擒获桓玄余党桓振的战役中,檀道济首次展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他一举擒获了桓振,很快便平定了桓玄残余势力。因功,他被封为吴兴县五等侯,担任南阳太守。
义熙六年,卢循率领起义军逼近建康,叛军将领郭寄生趁机在作唐聚众作乱。刘裕命檀道济率军平叛,檀道济凭借出色的军事能力一举讨平郭寄生叛乱。
随后,檀道济跟从刘道规讨伐桓谦、苟林等,并反击卢循的姊夫徐道覆的反击,参加了平定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在这些战斗中檀道济经常身先士卒,所到之处都击破敌人,因此战功最多。檀道济也凭借这些战功一路升职到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并被封爵为作唐县男。
刘裕还让檀道济担任自己儿子刘义符的司马,足见对他的信任。
![]()
义熙十二年,刘裕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伐战争,目标是消灭占据关中的后秦政权。檀道济被任命为北伐前锋,率领大军出淮、肥二水,向中原进军,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篇章。
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檀道济所到之处,后秦诸城望风降服。他率军首先攻克许昌,俘获后秦守将姚坦;进抵成皋时,守将韦华也开门投降。
随后,他又率军直逼洛阳,后秦守将姚洸见大势已去,也献城归顺。此战中,他共俘获后秦士兵四千余人,有部下建议将这些俘虏全部诛杀,筑成“京观”以彰显军威。但檀道济却坚决反对,他说:“伐罪吊民,正在今日。”随后,他下令将所有俘虏全部释放,让他们返乡。檀道济这一举措赢得了那些少数民族的衷心拥护,很多人都争着来投靠他,相比冤冤相报何时了,他这一做法显得特别有格局。
收复洛阳后,檀道济继续率军西进,与其他兄弟军队会师于潼关,共同对抗后秦大将姚绍,最终拿下了潼关,最后刘裕大军成功拿下了长安。
![]()
长安平定后,檀道济因功被任命为征虏将军、琅邪内史,成为镇守关中的重要将领。然而,就在北伐事业即将达到顶峰时,刘裕却因后方发生变故,不得不返回建康,留下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最后因东晋在长安的驻军内斗,长安得而复失,可惜了。
刘裕称帝建立南朝宋后,檀道济有从龙之功,转官护军,加散骑常侍,被封为为永修县公,后出任南兖州刺史,刘裕将保卫朝廷北部边疆的重任托付给了他。
刘裕病逝后,太子刘义符即位,是为宋少帝。少帝年幼贪玩,不理朝政,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人密谋废立。随后,徐羡之等人又以商议国事为由,将檀道济召入京城。檀道济抵达建康后,徐羡之等人将废立的具体计划告知了他。在废立之夜,檀道济被迫进入领军府,与谢晦同宿。据《宋书》记载,谢晦因心怀不安,“竦动不得眠”,而檀道济却“就寝便熟”,谢晦见此情景,不禁对他心生敬佩。
废刘义符后,檀道济他们一起拥立刘义隆,也就是宋文帝。
![]()
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深知檀道济的忠诚与才干,对他十分倚重。他进封檀道济为征北将军、散骑常侍,又进封武陵郡公,檀道济坚决推辞了。
不久后,宋文帝又命檀道济率军讨伐谋反的谢晦。谢晦原本以为檀道济已经被诛杀了,当他得知檀道济率军前来征讨时,谢晦一方自乱阵脚,不战而败。檀道济不费吹灰之力便平定了叛乱,因功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
元嘉八年,宋文帝命到彦之率军北伐北魏,起初宋军进展顺利,收复了河南大片土地。但不久后,北魏大军反扑,宋军节节败退,金墉、虎牢等地相继失守,北魏军队进而包围了滑台,形势危急。宋文帝急召檀道济,让他率军北讨,救援滑台。
檀道济一路北上,先是击败了北魏安平公乙旃眷率领的大军;随后他转战至高梁亭,斩杀悉颊库结,再次大破魏军。宋军乘胜追击,进抵济水岸边,与北魏大军展开了连日激战。虽然宋军虽英勇作战,但北魏仗着人多势众,最终滑台还是被魏军攻陷了。
滑台陷落后,檀道济率领宋军全军而退,安全返回南朝。此战后,檀道济进位司空,持节、常侍、都督、刺史并如故。
然而,随着檀道济的威望日益增高,朝廷对他的猜忌也逐渐加深。史书记载:“道济在刘裕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在军中很有威望;他的那些亲信又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有都很出色,所以朝廷对他很是忌惮”
当时,宋文帝生病多年,有几次都陷入病危状态。彭城王刘义康担心宋文帝一旦驾崩,檀道济无人能够控制,便开始在宋文帝面前不断诋毁檀道济。宋文帝本就对檀道济的权势心存忌惮,在刘义康的不断蛊惑下,对檀道济的猜忌越来越深,最终下定决心要除掉他。
元嘉十二年(435年),北魏军队再次南下侵扰边境,宋文帝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接到诏令后,妻子提醒他功高震主,朝廷可能会对他下手,但他认为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二心,便坦然前往建康。抵达建康后,宋文帝因病情好转,并未立即对檀道济采取行动。次年春天,宋文帝准备让檀道济返回江州镇守,檀道济已经登上了返程的船只,然而就在此时,宋文帝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便将檀道济再次召回,随后便将他收付廷尉。
当檀道济被收捕时,他深知自己是被冤枉的,悲愤交加之下,他脱下头上的官帻,狠狠掷在地上,怒喝道:“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最后,檀道济与其子十一人,及一班亲信将领都在建康被处死。
檀道济被杀的消息传到北魏,北魏的将领都在庆祝说:“檀道济一死,南方就再没有可畏惧的人了!”
檀道济被杀十五年后,宋文帝刘义隆第二次发动北伐,不料却被北魏反击,北魏军队长驱直入,一度打至了长江北岸的瓜步。辛弃疾词中提到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个历史事件。此时的宋文帝刘义隆登上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这才后悔说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
都说裁员裁到大动脉,檀道济不就是刘宋的大动脉嘛,刘义隆真的是自毁长城,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刘义隆最后也只能默默吞下他自己种下的恶果。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宋书》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