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来,今年虽然股市行情好,沪指站上4000点,但很多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并没有因此发生大的改变。在与银行渠道的沟通中发现,现在最受欢迎的还是二级债基、多资产FOF等中低波动的固收+品种。
固收+品种策略介绍
![]()
眼下,新一轮居民存款搬家正在进行,但资金并非大步流星奔股市,而是谨慎试探、小步向前,这也折射出低利率时代居民的复杂心态:意识到躺着吃利息不再够用,但也还没准备好拥抱太高的波动。
早在去年我们便思考,若未来传统低风险理财手段收益进一步走低,4%-5%收益的空缺,将为多元资产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市场环境叠加产品特性,中低波“固收+”直击需求,价值正在被重新书写。
高、中、低波固收+策略累计净值曲线
![]()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截至2025.06
#策略的底色
中低波固收+的路径与逻辑
低利率时代,优秀的管理人在收益与风险之间搭好一座座桥梁,通过“全谱系”的布局打造出一条坚实的“固收+”梯步,帮助投资者拾阶而上,一步步完成风险偏好的认识、适应和提升。
![]()
中低波固收+是什么?长期来看,单只金融产品无法同时做到高收益和低波动。基于对二者的权衡取舍可以将固收+分为三类:追求风险和收益相对平衡的稳健型固收+、将追求高收益放在首位的高弹性固收+、将控制波动放在首位的低波动固收+。
![]()
(来源:国海证券)
所以,从指导思想来看,中低波固收+先求稳、再求进。总的来说,如果把投资组合比作一艘船,中低波固收+更强调抗颠簸能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适量的风帆(弹性资产)捕捉前进动力。
对于中低波固收+产品的投资,我们更需要建立理性的预期。这类产品既不是保本理财,也不是博取高收益的工具,更多是在将风险可控前提下追求稳健收益的解决方案。
挖掘基总结了行业里尝试实现中、低波固收+的些许投资管理探索与实践,如何能够在低回撤前提下力争获取稳健绝对收益,是一只中低波固收+产品的人生目标——
在产品设计时就明确产品定位与目标风险预算,例如确定固收+基金的目标波动率、最大回撤等风险参数。当明确了风险定位,就明确了相应的收益目标,进而可以确定偏长期的大类资产的配置中枢。
核心实现机制:资产配置与仓位控制
权益仓位的精细化管控是策略的基石。比如低波固收+通常将权益资产(股票+可转债)仓位严格控制在0-15%,低于中波和高波产品,从源头限制波动源。
在债券底仓构建方面,比如选择一些信用资质优良的债券,以获取持续、稳定的票息收入,构筑坚实的产品安全垫;辅以长久期利率债波段交易,捕捉利率下行机会增厚收益。
收益增强策略:多元资产与工具创新
权益端配置聚焦低波动资产,比如
- 红利低波股票
- 布局那些经营稳定、具有持续分红能力的上市公司。这类资产不仅能提供股息收益作为安全缓冲,其自身波动也通常更为温和。
- 双低转债策略
- 在可转债的投资上,精挑细选,重点关注那些价格与估值均处于相对合理区间的个券,以期在享有债底保护的同时,也能把握其潜在的向上弹性。
- 行业对冲配置
- 有意识地通过配置具有不同市场周期属性的行业,利用它们之间的负相关性,来平滑整个投资组合的净值曲线。
![]()
风险控制:全周期防护机制
事前防控阶段,依据资产的相对吸引力进行仓位的动态调整,比如当权益资产估值吸引力下降时,会系统性地降低其比重,以此规避潜在的市场回调风险。
事中监控阶段,持续追踪组合整体的风险收益效率,设定清晰的净值回撤预警机制。当产品回撤逼近预设阈值时,触发严格的仓位控制指令,守护净值平稳。
事后应对阶段,依靠严谨的纪律来应对市场波动。包括对各类持仓执行严格的止损规则,以控制单一资产的损失。
通过专业团队分工,用体系化能力筑牢收益增厚与回撤控制的双重防线,专业的基金管理人在为低利率时代下的低波资产配置打造专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广义的延伸
“低波”资产配置的思考与启示
站在低利率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清晰地看到,投资者对财富稳健增长的渴望与对市场波动的审慎并行不悖。固收+及其背后所代表的资产配置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答案。
低波资产配置是低利率时代众多投资者都要面临的课题,通过对行业实践探索的初步理解,也给我们带来思考与启发。
其一,在投资前明确这笔投资的风险收益预期,匹配对应的投资工具。
合理的预期是指与资产匹配的收益期望和风险期望,观察大类资产及相应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和最大回撤,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去确定收益预期。与其说我们去找明星基金经理,不妨去找能够满足我们资产配置方案的纪律性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看,将敞口清晰、风格稳定的指数基金便是一个解法。比如我们构建的低波指数多元资产配置组合,以利率债为主,加入15%权益、黄金等风险资产指数,年化收益率从3.6%提升至5.54%,风险指标小幅改善,实现收益与体验的优化。
![]()
数据来源:Wind,采用对应指数进行回测,截止日期2025.06,持有期胜率根据历史样本滚动统计,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仅供参考
其二,要继续坚持对低波资产的寻找和配置,低波动不仅能创造平稳的曲线,也有机会获得更高收益。
我们假设组合a第一天收益1%,第二天收益-1%,而b组合波动更大第一天收益2%,第二天收益-2%。我们发现高波动的组合在经过一轮波动之后,收益也会更低。如果我们构建一个组合,在每天平均收益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组合的波动,那么最后的收益也有机会获得提升。
![]()
比如我们用债基、红利和宽基指数构建“双流不息”组合,各占40%、40%和20%的比例,既能有债基的压舱石助力、又有红利资产的稳定分红特性,同时通过宽基指数提升弹性。
![]()
据近五年真实数据回测,通过按年再平衡,该组合年化收益率达7.35%,最大回撤仅-6.98%。既比权益市场的剧烈波动更平稳,又比纯债基金的收益更具弹性,努力实现了“稳中求进”的配置目标。
第三,多维度分散,构建低相关性的组合,是争取绝对收益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这里的分散并不是简单的把组合持仓打散,思考的重点其实是,在不同的宏观环境中,什么样的资产会更为受益?辨别清楚每个资产的核心风险来源。当我们想象的场景足够地多,便自然而然地构建出了足够多的不同风险来源的回报流。
![]()
第四,建立动态损益管理机制,保证不偏航,对于普通人而言再平衡提供了一条更可执行的路径。
根据不同资产,不同标的的风险收益特征,设定止损机制,避免在看错的时候放大组合的亏损;对每一笔投资设定预期收益,当达到或者接近的时候,开始逐步止盈落袋为安。止损止盈机制在应对震荡市的时候尤为重要。
资产配置再平衡提供了一条更可执行的路径——再平衡是指当资产配置偏离投资目标时,调整各类资产权重使之重新与初始目标相匹配。比如对2012年12月31日至2025年8月4日期间的红利低波全收益指数与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回测显示:
对股债组合每年实施再平衡,相比静态组合,年化波动率可降低约2-3个百分点,极端行情下的最大回撤明显收窄,收益的稳定性得到有效提升,而长期收益上的牺牲也相当有限。
![]()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2-12-31至2025-08-04,回测标的为红利低波(全)指数、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每年再平衡方式为期初调整。年化收益率=(1+总收益率)^(1/总回测年份数)-1。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表现。
中低波固收+,可控的回撤、可持续的收益、可轻松执行的投资策略,挖掘基想着,当品类的智慧从单纯的工具演变为一种投资理念的承载并广为执行,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财富的增长便更有可能成为一种可持续的、伴随体验提升的自然结果。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