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豚商业研究院研究员黄海涛(欢迎转评赞)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最新消费数据!可能是10月放了一个大长假,所以数据公布节奏受到一定影响,直到11月6日才全部收齐所有城市数据。
1-9月这份最新城市消费“成绩单”可太有看头了,一起来看看中国这些主要城市的消费“家底”和“后劲”到底怎么样。
![]()
一、总量看家底:四个“万亿大佬”的江湖
首先,咱得看看谁最“壕”。把各城市1-9月的社零总额加一加,能立刻看出城市的消费体量。
- 重庆(12483亿)和上海(12302亿):这俩是独一档的存在,稳稳站在1.2万亿的台阶上,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双雄”。重庆在总量上稍微领先,说明其庞大的人口和广阔的市场面积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上海则是精致与规模并存,作为经济中心,消费底蕴深厚,虽然今年首次被重庆超越,总体还是守住了基本盘。
- 北京(9803亿):接近万亿大关,但同比增速是唯二的负增长(-5.1%)城市,另一个是天津(-0.7%),这可能与其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有关。可能是打工人比较多,房价下行,大厂降本增效,受收入影响更为明显,大家消费变得更为谨慎,相反在金银珠宝这块支出大增。也说明北京人整体市场敏感度更高,房价不行了,把金银珠宝当成投资品消费,今年北京每个月公布的社零数据中,金银珠宝类消费增速都是最亮眼的。
- 广州(8157亿)和成都(8291亿):组成了“8000亿俱乐部”。成都的增速(6.5%)远高于广州(4.1%),显示出强大的追赶势头。
- 深圳(7560亿)、苏州(6812亿)、杭州(6819亿):这三个城市是“7000亿级别”的代表,经济实力强劲,消费市场活跃。
二、增速看后劲:谁在踩油门,谁在稳步行?
光看存量不够,还得看增量,也就是增速。这好比开车,不光看你现在开多快,还得看你的加速度。
- “加速跑”阵营(增速>5%)郑州(5.6%)、武汉(5.5%)、长沙(5.5%)、成都(6.5%)、西安(5.2%)。这些中西部核心城市是绝对的亮点!它们就像班上进步最快的学生,消费增长势头非常猛。这说明内陆地区的消费潜力正在被大力激发,或者说在国补的刺激政策下,老百姓更敢花钱、更愿花钱了。
- “稳健走”阵营(增速3%-5%)上海(4.3%)、南京(4.4%)、广州(4.1%)、杭州(5.1%)无锡(3.6%)等大部分东部沿海城市都在这个区间。它们基数大,还能保持这个增速,非常不容易,属于“优等生稳定发挥”。
- “慢速调整”阵营(增速<3%)东莞(2.0%)、宁波(2.9%)、青岛(3.0%)、佛山(0.4%)以及负增长的北京(-5.1%)。这些城市,特别是佛山和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其消费增速放缓可能与外需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关。
三、区域看特色:南北差异与中西部的崛起
把地图摊开看,能发现更有趣的地域现象。
- 南方 vs 北方:南方城市的消费活力整体上依然强于北方,这点其实在整体经济上已经也很明显的体现,最近这些年经济重心逐渐呈现了南强北弱的格局。在增速超过5%的城市中,绝大部分是南方城市。北方城市中,除了郑州表现抢眼,其他如北京、天津、青岛等,增速相对较缓或为负,增长动力不足。
- 中西部崛起: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西安、长沙等中西部城市,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都表现优异。它们正成为中国消费市场新的增长引擎。这些城市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人口持续回流,消费潜力巨大。过去东部的一些消费,正逐步在中西部重新上演,它们过去基数较低,如今正在慢慢迎头赶上。
总结一下:
如果把中国的消费市场比作一个班级:
- 上海、重庆是班里的“学霸”,基础好,成绩稳定。
- 这次像是“感冒了”的学霸,成绩暂时下滑,考砸了,但底子还在。
- 成都、武汉、郑州等是“进步之星”,成绩突飞猛进,后劲十足。
- 广州、深圳、杭州等是“优秀干部”,一直表现良好,稳扎稳打。
总而言之,这份成绩单告诉我们:中国的消费大盘整体还行,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涨势喜人”,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而一些传统经济强市则进入了“平稳发展”或“结构调整”期。消费,这台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正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发出强弱不同但充满希望的轰鸣声。老百姓的钱包,正在更多元、更广阔的地方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不过,如果单看9月数据,情况又有不少值得分析的特点,有些城市1-9月数据综合起来还可以,但反映在最近的9月,可能又掉队了。
![]()
总体格局:消费复苏步调不一
- 第一梯队“双雄争霸”:上海和北京作为绝对的经济中心,社零总额牢牢占据前列,均超过1100亿元。但两者状态迥异:上海是“稳健的王者”,不仅总量第一,同比还保持着9.2%的可观正增长,显示其消费根基深厚,复苏势头稳固。反观北京,则略显“春寒”,尽管总额巨大,但同比出现了5.4%的下滑,是否有反弹,需要后续观察。
南方军团:活力四射,亮点纷呈。以成都、杭州、武汉、重庆为代表的南方重点城市,构成了中国消费市场最活跃的板块。
成都、无锡和杭州堪称增速三巨头,成都15%、无锡17.39%、杭州21.49%的同比增速,在全国范围内都一骑绝尘,展现出强大的内生消费动力和居民消费信心。
武汉的表现尤为抢眼,其22.61%的环比增速为榜单最高,结合10.35%的同比高增长,说明其消费市场不仅恢复快,而且在加速奔跑,动能强劲。
重庆作为消费总量紧追上海的存在,9月增速虽不高,但保持了正增长,底盘稳固。
- 北方城市:稳字当头,挑战犹存。除了北京总量大但增速为负,北方城市的代表如西安、天津、青岛等数据缺失,但从已公布的来看,它成为了北方的一抹亮色,同比11.15%的增速相当不俗。而南京、长沙虽然环比增长迅猛(均超20%),但同比仍在微降,这说明它们可能刚刚经历了一个强劲的消费反弹月,但整体与去年同期相比尚未完全转正,消费的全面复苏仍需努力。
增长动能:环比看反弹,同比看韧性
这份数据中的“环比增速”和“同比增速”是两个关键的观察窗口。
- 环比高增长城市:如武汉、南京、长沙、北京等,环比增速都超过15%,这很可能意味着这些城市在当月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消费反弹,可能得益于购物节、旅游旺季或消费券等短期刺激政策。
- 同比高增长城市:如杭州、成都、武汉、无锡、郑州等,它们的同比增长非常扎实,表明其消费市场已经超越了恢复期,进入了实质性扩张阶段,消费“韧性”十足。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城市如深圳、佛山,环比出现了下降,但同比降幅不大或微增,这可能意味着消费节奏的正常波动。
区域亮点与隐忧
- 长三角与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大区域,其核心城市表现各异。长三角的上海、杭州、宁波增长稳健;而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东莞同比均为负增长,显示出在外向型经济面临挑战时,消费端也承受着一定压力。佛山“制造业强市”的特性,其消费数据相对平稳。
- 中西部崛起:成都、武汉、重庆、郑州等中西部核心城市的消费数据非常亮眼,它们正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这些城市人口规模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消费潜力正在被持续释放。
![]()
- 总结
如果把中国的消费市场比作一场马拉松,那么当前的情况是:
- 是经验丰富、配速稳定的领跑者。
- 杭州、成都是后劲十足、正在加速超越的年轻选手。
- 是中途发力、大步流星的追赶者。
- 而部分北方城市和珠三角城市,则正处于调整呼吸、寻找节奏的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