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1月7日)立冬了,标志着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万物转入休养藏蓄的阶段。
在古籍中对立冬的记载是:“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因此,虽然立冬不是冬季的开始,但是也表示要开始“冬藏”了!
而且立冬后气温也确实要极速下降了,北方都已经是寒冬了,所以生活再忙碌,也别辜负老祖宗传下的节气智慧!
![]()
建议大家,不管再忙,也要牢记“1不去,2不做,3要吃,4注意”,顺着时节调养身心,才能安稳度过整个寒冬。
1不去:远离寒邪聚集地!
老辈人常说,立冬阳气闭藏,要避开“阴气重”的地方,其实核心是远离寒邪易侵袭之处。
像荒郊野岭、河边湿地这类人迹罕至的地方,立冬后风寒效应显著,路面湿滑易发生意外,且寒气无遮挡,极易侵入体内引发感冒或关节不适。
尤其傍晚后气温骤降,更要减少前往这类区域,选择人气足、有遮挡的路线出行,不给寒邪可乘之机。
2不做:敛藏阳气不耗损
立冬养生的关键在“藏”,这两件事坚决不能做。一是不做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汗为心之液”,冬季过量运动只会让阳气外泄,毛孔张开后寒气更容易入侵,不如选择散步、太极等温和运动,微微发热即可 。
二是不熬夜动怒,《黄帝内经》强调“冬三月,早卧晚起”,熬夜会耗损肾精,动怒则扰乱气机闭藏,影响阳气潜藏,尽量在11点前入睡,保持心境平和,才是对身体的养护。
3要吃:顺时进补养元气!
“立冬进补,来年打虎”,但进补讲究对症,这三样食物不妨端上餐桌。
首选萝卜羊肉汤,羊肉温阳散寒,萝卜消积化滞,加少许胡椒粉引火归源,既暖身又不滋腻,适合大多数人。
其次是银耳雪梨汤,冬季气候干燥,这道甜汤能补充津液、缓解口干肤燥,堪称“平价燕窝”。
![]()
还要吃点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形似“元宝”,包裹着肉类和蔬菜,既能补充能量,又寓意着“收藏”,符合立冬万物蓄积的意境。
4注意:细节处筑牢健康防线!
立冬后的健康,藏在日常细节里,这四点一定要记牢。
一注意保暖“三不冻”,头部、腹部、脚部是寒气易侵入的部位,外出戴帽子围巾,穿保暖鞋袜,护住腰腹避免受凉。
二注意防燥防上火,北方供暖后室内干燥,可涂抹润肤霜、多喝水,多吃白菜、百合等白色食物,平衡温补带来的燥热。
三注意作息“早卧晚起”,跟着太阳的节奏调整作息,待日光升起后再起床,能更好地养护阳气。
四注意慢病监测,气温骤降易导致血管收缩,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定期监测指标,根据情况调整用药,外出避开大风天。
![]()
这些老传统看似繁琐,实则藏着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今日立冬,不管是为自己炖一碗暖汤,还是按时关灯休息,都是对时节的敬畏、对身体的负责。
遵循着“1不去2不做3要吃4注意”的老规矩,在忙碌中留一份从容,让身心跟着季节慢下来,既能抵御冬日严寒,也能为来年的生机积蓄能量,这便是立冬最美的仪式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