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念理
![]()
安丘县城西南20公里处,有五个以“管公”命名的村庄,分别为河北管公,河南管公,老管公,小管公,阎家管公,河北管公以西还有一个名为“坡楼”的村庄,相传坡楼所在地,就是东汉末年高士管宁晚年居住之处。河北管公村西有一块高地,人们称之为“挥金坡”,即为管宁和华歆锄园得金的地方。这些村庄多在店子河北岸,河南管公居南岸,店子河,这里人们习惯称之为“挥金河”。管公是人们对东汉末年高士管宁的尊称,五个村庄分别以“管公”命名,管宁晚年居住的小楼附近的村庄,命名为“坡楼”,足见这里乡亲们对管宁的尊崇与缅怀。
老管公村东的高坡上,有一座大型古墓—管宁墓,封土高三米有余,圆形,直径15米,墓周边砌汉代砖块,墓上芳草萋萋,东南边有一柱榆树,有些年岁,枝壮叶茂,生长旺盛,墓前立有碑楼,有四米高,青砖青瓦,四角飞檐,碑正中书“三国管公幼安之墓”。墓碑端庄大方,彰显管公的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墓碑东侧是书写着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管宁墓”的大理石碑。
![]()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齐相管仲后裔,《三国志》载,“管宁,齐相管仲之后也,昔田氏有齐,而管仲去之,或适鲁,或适楚。汉兴,有管少卿为燕令,始家朱虚,世有名节,九世而生宁。”管宁是三国时北海郡朱虚县人(朱虚今临朐县古城村附近,当时管公一带属朱虚县东境)。管公是著名隐士,自幼好学,饱读诗书,不谋名利。华歆、邴原慕名前往,三人友善,同耕共读,形影不离。当时人们将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可见,当时三人关系情同手足。
汉末天下大乱,管宁避于辽东三十余年,只谈经典,不问世事,讲经谈礼,陈明礼让,时与辽东太守公孙度父子交好,公孙度父子对管宁多有接济,当时管宁悉数收下。魏文帝黄初四年,天下稍安,管宁返乡定居。公孙度子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临别,管宁将公孙父子以往接济钱物,悉数送还。返乡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出仕,管宁始终以种种理由回辞,一直没有应命,正始二年(241年),管宁辞世,著有《氏姓论》。
![]()
以管公命名和管宁有关的这些村庄,自古以来人们习惯称之“挥金故里”,“挥金故里”交通发达,安孔公路和律南公路纵横交错。古时“挥金故里”也是交通要道,贯通南北,商贾颇多,做买卖的人都以管宁故里自居,又以管宁正直品格自律。管宁挥金的故事流传很广,商家就在自己秤上刻上“挥金故里”四个字,人们看到“挥金故里”四字,自然就会想起管宁视金如土的故事,顾客买东西看到这种秤,就格外放心,刻有“挥金故里”的商家,买卖也格外兴隆。
“挥金故里”在古时属朱虚县,后归属安丘,1984年,以挥金故里为中心,辐射周围52个村庄,设立管公乡,2007年其行政区域并入官庄镇。
![]()
《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意思是:管宁、华歆两个人在园子里一起锄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看见了,用锄拨到一旁,象没看见一样,而华歆锄到时,也看到了金子,捡起来很是高兴。管宁劝说不义之财不可得,华歆却还是舍不得丢掉,左看右看,管宁看了只得摇头叹息。故小管公村后、坡楼村西岭称“挥金坡”。管宁和华歆两个人读书的时候,门口有贵族乘着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对马车视而不见,而华歆却盯着那车看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发出羡慕的感慨,甚至跑去观看。于是管宁割断了席子,待华歆返回,对华歆说道:“我们不是一路人,以后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这便是“锄园得金”和“管宁割席”两个成语的来源。“挥金河”的名字,便是由“锄园得金”的故事衍生来的,视金钱与瓦石无异,不慕奢华,淡泊名利,这便是管宁与华歆的决然不同,也就是管宁的高风亮节之处!
![]()
《傅子》曰:管宁是齐相管仲之后。在辽东因山为庐,凿坏为室,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因此公孙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黄巾起义爆发后,社会动荡不安,在听说辽东太守公孙度在海外推行政令后,管宁和邴原等人渡过渤海湾避居到了辽东,受到公孙度的热情招待和资助。
为了表明自己将要长期居住于辽东,管宁没有跟随大多渡海避居的人们居住在靠近海边的地方,而是向北居住在山谷之中,管宁居住的小村子里,人们都到井边打水,经常因为谁先打水发生争斗,管宁见了便很担心邻里之间的和睦,便用微薄的积蓄,买了许多的打水工具,供人们打水用,人们看见器具,得知是管宁做好事,很是自责,再也不争斗了。邻居家的牛啃吃了管宁的庄稼,踩踏了管宁的田地,管宁不但不去责备质问,反而亲自将牛牵到路边喂食,邻居看到后,特别愧疚,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脸红脖子粗。后来,来此定居的人渐渐增多,大家都愿意和管宁为邻居,跟随管宁居住,很短时间就形成了比较大的村落。
![]()
管宁无论在辽东暂避,还是返乡居住,往往通过讲解《诗经》、《书经》、等经典著作,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乐于接受他的教诲,他也深受当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
管宁的高尚之处, 远不止他赴辽东之前的视金如土,不慕奢华,慎交其友,和居辽东时的讲经诵典,善行化人,以德行名,最可贵的是他始终如一,坚持操守,不谋名利。
如今当地政府在管宁墓周围,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管宁文化园,又名管宁书院,占地7345平方米,以管宁墓为依托,规划成为休闲、研学、旅游一体的文化景区,发掘当地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让管宁故里——挥金河畔,成为有文化内涵和寄托理想的地方,让人们在此感受管宁视金如土,淡泊名利,不慕奢华的高尚情怀,让人们在此感受管宁讲经诵典,善行化人,以德行名的至善美德。
![]()
【张念理】山东安丘人,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外酒文化协会文化顾问。发表散文百余篇,其中散文《行走在汶河源头》在齐鲁壹点阅读量突破30万,散文《方山脚下是酒乡》《走进营丘》《走进元隆酒庄》被收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潍坊酒事》一书。散文《秋到大泽山》、《寻找迷牛寺》获山东省散文学会《当代散文》首届优秀作品奖(2022年),散文《恋上小麦峪》获中国散文网第二届(2023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