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就是直面生活的浪漫
——读《萤火虫解忧店》
文/林沛往
有一种说法,“文学是对现实的疗愈”。
因此,我们能够从很多以“治愈”为主题的精神小卖铺里买到这样的故事:从姜草、东野圭吾笔下的照明商店和解忧杂货店,到那些开设在云端、妖界或登势酒吧楼上的幻想空间,在这样的范式里,大抵都实现了人们朴素的愿望——弥补遗憾、惩治坏人、获得圆满,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获取一份现实里难以完成的慰藉。
可这间由萤火虫指引的解忧店,却并非如此简单直接地实现“治愈”——它不是为孩子遮风挡雨的温室,也不是有求必应的万能屋,它的主人程灿和阿约,更像两位顽皮而睿智的许愿精灵,他们从不轻易地提供称心如意,而是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去为需要的人“实现”更深层的愿望。
于是我们看到:给小澄准备的“爱情药水”,换来的不是父母破镜重圆,而是学会面对大人们和平分手;让伯晨获得神奇球技的“耍帅草稿纸”,并未帮他赢得女孩的青睐,却让他悟到了“做自己”的重要;“融合相框”为安然带来的,并非与小雅的友谊恢复如初,而是让安然接受了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各自成长空间的重要。
初读时,这些故事会让人心生疑惑:这怎么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故事的结局,不都应该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
在书中,还有一些故事则更进一步,让读者在奇幻的故事里直面真实的成长困境。《驯龙红飘带》中,被压抑的恐惧会逐渐长大,最终化作难以控制的巨龙,唯有勇敢直面,方能真正驾驭它;《无尽的沙漏》里,老人刘愿生为了弥补青春遗憾,却在对欲望的追逐中迷失自我;《妈妈人偶》则带着一丝梦幻的忧伤,当幸福的时限仅有七天,我们又该如何去度过,才能让爱与记忆永恒?
萤火虫解忧店要实现的,从来不是孩子们脱口而出的那个简单愿望,而是找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真正需要被看见、被疗愈的症结,并非弥补遗憾、惩治坏人、获得圆满,而是战胜困难、获得成长、直面不完满的真实生活。
这些奇妙的故事,打破了传统的“大团圆”叙事,温柔地告诉小读者:文字不是逃避的缺口,即便在充满奇幻的世界里,愿望的实现依然需要节制,需要支付成长的代价。从而教会孩子们如何勇敢地面对失去、遗憾与不完美,获得继续生活的智慧与勇气,最终能积蓄起足够的力量,喊出那句独立的宣言:“谢谢你了,以后的路我自己走。”
北京大学原校长郝平曾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向新生寄语时提到:“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不经风雨就难有真正的成就。在未来的求学和成长道路上,不但要有情商和智商,还要培育自己的‘逆商’,也就是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和处理方式。”
在笔者看来,萤火虫解忧店正是在完成这件事,帮助孩子们捋清青春的彷徨与迷茫,解决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存在性危机。
我想,这也正是作为“北大才女”的作者晏菁老师,送给孩子们真正的礼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