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导师不打你、不骂你,他伪装成师徒情深,却用看不见的精神绞杀把你的孩子拖进万丈深渊。今天这条就是保研选导师的救命排雷指南,不想让你孩子成为下一个新闻头条,立即点赞收藏,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一种,就是“奋斗式献祭,温水煮青蛙”。你读研以后是不是这样?导师一句话,立马取消回家的票,在实验室熬到凌晨3点,你还挺骄傲的,觉得自己在努力奋斗。
醒醒吧,你不是在奋斗,是在献祭。你被送上了导师的学术流水线,成了一个用完就扔的人肉干电池。导师最爱说什么?“年轻人就要多奋斗,你看看你现在吃的苦,将来都是你的财富。”
听起来很励志,对不对?真相是导师拿你的毕业证当人质,敲骨吸髓去换自己的职称和经费。最恐怖的是什么?是你被PUA了,还觉得这条被压榨的路是天经地义。
我见过一个学生,三年没回家过年,给导师发了5篇顶刊,结果毕业的时候,导师说“你的成果还不够突出”,硬是又拖了他半年。你说这个孩子冤不冤?为什么?
因为太好用了。武汉某理工学校跳楼的学生陶某某,还有某农业大学的集体举报,这些悲剧其实都是冰山一角,你凭什么保证下一个被榨干的不是你呢?
第二种,“镜像式绑架,画地为牢”。有些导师不是坏,是痴,他把你当成年轻时的自己,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你身上。他会语重心长地说:“当年的遗憾就靠你了,我把你当亲儿子、亲闺女一样培养,你可别让我失望了。”
你想换个方向,就是背叛;你毕业以后想去企业,就是“欺师灭祖”。这种用“为你好”进行包装的道德枷锁,比直接打骂还让人窒息,它扼杀的是你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第三种,也就是最普遍的,叫“放养式饲养”。这种导师也不骂你,也不用你,客客气气,但就三个字:不管你。你发了十封信,他回了三个字“知道了”;你找不到方向,他说“这是必经的迷茫”;你问他具体问题,他说:“哎,这种小问题你自己去查查文献,要学会独立思考。”
听着特别尊重学生,对不对?狗屁,这叫“不指导、不拒绝、不负责”的三不精神遗弃。我见过一个最惨的孩子,研二了连开题报告都写不出来,因为导师从来没跟他聊过方向,他自己感觉就像一个学术孤儿,每天睁开眼睛就是绝望。西安交大博士杨保德的悲剧怎么发生的?就是这种精神上的慢性死亡:研究毫无进展,毕不了业,未来一片漆黑。
第四种,就是最诡异的,叫“反向PUA,让你背锅”。现在的AI、大数据发展这么快,很多老导师自己都搞不懂,怎么办呢?他会招一个这个方向特别牛的学生,让你成为导师的“技术奶妈”和学术拐杖。
他会笑眯眯地跟你说:“哎呀,小王啊,这个新软件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快,你来帮我看一看。” 你以为是好事,对不对?大错特错。
你要一边干自己的活,一边给导师补课,甚至帮导师申请他根本不懂的课题。项目成了,功劳归导师,叫“高瞻远瞩”;项目黄了,黑锅是你的,说“你能力不行”。你成了维系导师权威的工具,最后还成了替罪羊。你说你惨不惨?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说白了,就是“非升即走”的鞭子在抽着老师,老师们只能拿着鞭子去赶学生。选导师就是一场赌博,选对了是孩子学术生涯的领路人,选错了就是把他推下悬崖的刽子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