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各种网红可谓是层出不穷。
有人有人靠一段魔性的舞蹈突然出圈。
有人凭接地气的生活段子圈粉百万。
甚至连街边卖小吃的摊主、农村里的普通人,都可能因为一条短视频意外走红。
但某些人在爆红后却迷失了自我,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最终,国家出手,央视点名封杀,其敛财手段更是被彻底曝光,下场可谓是大快人心。
![]()
说起网红博主户晨风,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大众记住,其实源于一条街头实拍视频。
当时,他带着 “一日养老金购买力挑战” 的主题——用老人一天的养老金购物,他来买单,在成都街头随机搭讪老人。
![]()
可路人要么摆手躲开,要么干脆装作没听见。
毕竟带着摄像机的陌生人,总让人多几分警惕。
折腾半天,终于有位78岁的老奶奶愿意停下脚步。
![]()
老奶奶说自己老伴“走了”,被孩子接到成都生活,还坦言每月养老金只有 107 元。
说话间,老人要去超市买米,户晨风顺势提出同行。
![]()
而进入超市后,老奶奶直奔米柜要了20斤大米。
这个举动起初让不少网友误以为 “贪心”。
直到后续才知道是为了减少跑腿次数。
![]()
毕竟,年纪大了出一次门不容易,买东西总得一次囤够。
老奶奶上次来超市还是半年前。
而称完米,老人就要结账,完全没打算多买别的。
![]()
这时,户晨风这才说出原计划,本想用一天的养老金买单。
可算下来一天也就3.6元,连两斤米都买不到。
于是,户晨风后来干脆把预算提到一个月养老金。
![]()
又添了4斤面、4斤猪肉和30枚鸡蛋,总共花了127.88元。
付款时老奶奶局促地要掏钱,说“这哪好意思”。
而当大家得知,老人家里没冰箱,肉得先放邻居家时,弹幕里更全是“破防了”。
![]()
这条视频直接引爆热搜,不少人第一次知道农村养老金这么少。
而各种言论也是层出不穷,有人夸户晨风“敢说真话”,也有人质疑“是不是剧本”。
毕竟现在老人防骗意识都强,哪会轻易跟陌生人去超市。
![]()
但有网友查证,四川农村基础养老金当时确实最低105元,满65岁还能多2元,老奶奶的说法完全属实。
而靠着养老金视频爆红后,户晨风又把镜头对准了海外。
![]()
他在新加坡街头拍到一位84岁的卖艺老人。
视频里老人虽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地表演才艺,谈起一生经历时眼神发亮。
户晨风没加过多煽情配乐,就靠老人的口述和街头实景剪辑,配文“生活从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
这条视频再次刷屏,网友们被老人的乐观打动,有人留言“比起卖惨,这样的正能量更动人”。
视频播放量很快破千万,户晨风的粉丝量更是猛涨,商单、合作邀约也跟着找上门。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
户晨风出生在江苏镇江的普通家庭,小学成绩不错,初中却因贪玩掉队,最终高考落榜。
为了谋生,在汽修厂拧过螺丝,在机械厂搬过零件,还跑过销售、炒过股,折腾来折腾去始终没稳定下来。
直到2022年短视频风口正盛,他才抱着试试的心态拿起手机拍视频。
![]()
一开始他拍过美食测评、街头采访,数据平平无奇。
直到找准“底层纪实”的方向,养老金视频意外爆火,才算真正在行业里站稳脚跟。
粉丝常说他“懂普通人的苦”,殊不知这份“懂”,藏着后来被戳穿的流量密码。
不过,走红后的户晨风从不避讳谈收入。
![]()
2025年5月,他还曾专门拍视频晒出自己的月度营收。
总营收 11.3 万元,其中直播打赏和带货占了 9.4 万,广告分成 1.9 万。
而这条视频又引发新一波讨论。
![]()
有人羡慕“拍视频比上班挣得多”,有人质疑“之前的底层关怀是不是演的”。
还有网友算过一笔账,按这个收入,他一年能赚一百多万,比很多白领一辈子挣得还多。
不过,面对质疑,户晨风没正面回应,只是之后更频繁地开直播,话题也越来越敢说。
而就在收入曝光后不久,户晨风又靠“较真”刷了一波存在感
![]()
他在坐飞机时发现座椅靠背上贴了某健脑丸广告,上面写着“提高记忆力”“改善认知障碍”。
但底下却用小字写着“禁忌尚不明确”“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他当即拍了视频吐槽:“这些都没搞清楚,就敢给老人推荐?航空公司审核过吗?”
![]()
视频里,他还找来机组人员对峙,对方支支吾吾说“不是我们负责的,会反馈”。
这条视频上线后,网友纷纷跟着讨伐“虚假广告”。
很快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东航也撤下了所有相关广告。
这波操作让他又圈了波“敢较真”的粉。
![]()
但熟悉他的网友发现,他的视频风格正在悄然改变:从 “记录真实” 逐渐转向 “制造话题”。
而这也为他后来的翻车埋下隐患。
![]()
随着流量越来越大,户晨风的言论开始频繁 “踩线”。
他不再专注购买力挑战,反而总说些出格的话。
![]()
一会儿说“年夜饭不如麦当劳”,一会儿提议“取消文言文”、
甚至说“不该给大学生宿舍安空调”。
并且直播中点评社会事件时,更是多次使用 “极端化表述”。
比如将某群体标签化,引发小规模争议。
![]()
而平台也给过处罚,先是限流,后来干脆禁言一周,但解封后他反而更放飞。
有网友统计,他光是因为言论问题被平台警告就有五六次。
每次都靠删视频、道歉暂避风头,转头又换个话题继续蹭热度。
![]()
这种 “打擦边球” 的操作让他的粉丝粘性越来越高,争议话题带来的流量也让他的广告报价水涨船高。
不过,多次处罚户晨风也没有收敛后,他最终迎来了更严厉的处理。
![]()
今年9月的一天,网友发现他的微博、抖音、B 站账号全部停止更新。
直播功能被关闭,点开主页显示 “账号已封禁”。
更彻底的是,他过往的所有视频被清空,连早年的试拍内容都不见踪影。
此消息一出,户晨风被封” 瞬间冲上热搜,网友纷纷猜测原因。
![]()
有人联想到他近期的争议言论,也有人觉得是 “之前的视频造假被实锤”。
但平台始终没给出明确说明,直到央视的报道揭开了真相。
![]()
近日,央视《法治在线》专门做了期聚焦网络乱象的节目,直接点名批评户晨风。
节目里曝光,他从年初就开始构建一套荒谬的 “身份对立体系”,将手机品牌直接与阶层挂钩。
![]()
在他的视频和直播里,“苹果人” 被定义为 “精英阶层”,标配是 iPhone、特斯拉和山姆会员店消费。
“安卓人” 则成了 “底层群体” 的代名词,特征是用安卓手机、逛菜市场、买国产品牌。
他经常用 “你是苹果人还是安卓人” 挑起话题,甚至在直播中暗示 “安卓人注定没前途”。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在节目里拆穿了这套逻辑:
“手机品牌就是个消费选择,硬生生被他扭曲成身份标签,本质是挑动群体对立,收割流量。”
![]()
原来,每次骂战升级,他的直播打赏和商品销量就会暴涨。
直到被封禁前,他还在靠这招引流。
但这种撕裂社会共识的玩法,终究踩了国家监管的红线。
![]()
如今他的所有账号被彻底注销,商业合作方更是纷纷解约。
而央视的点名,也被许多人视为 “永久封禁” 的官方定性。
不过,网友对此可是拍手称快:“不是不能赚流量钱,是不能踩着社会共识赚钱”。
![]()
从汽修工到百万网红,户晨风的经历曾让很多人看到 “普通人靠努力逆袭” 的希望。
但从记录真实到制造对立,他的“堕落”更给所有创作者提了个醒。
![]()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终将受到惩罚。
真正能长久的流量,从来不是靠制造对立博眼球,而是靠真诚和正能量打动人心。
毕竟,干净的网络空间,才是所有人的期待。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