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突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35.3%的反补贴税,这一税率创下中欧贸易史上新高。政策落地后,欧洲汽车经销商协会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车在欧销量当月暴跌62%,而法国本土车企的新能源车型研发进度却滞后计划14个月。这场由法国主导的贸易保护措施,正在反噬欧洲自身的产业转型。
![]()
三年前,马克龙在访华期间高调宣称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回国后却迅速推动针对中国关键原材料的"反胁迫工具"立法。2023年宁德时代在德国建厂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的同时,法国却联合意大利提出对中国电池技术的进口限制。这种矛盾政策背后,是法国制造业的持续衰退—2024年法国工业产出连续8个月下滑,汽车产量较2019年萎缩37%,而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占率提升至35%。
![]()
欧盟内部的裂痕正在扩大。德国工商总会最新调查显示,68%的会员企业反对对华贸易限制,而法国中小企业却有54%支持加征关税。这种分歧在稀土议题上尤为明显:中国限制镓、锗出口后,德国巴斯夫被迫暂停其路德维希港工厂扩建,而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却坚持推动"反制工具"立法。中国驻欧盟大使傅聪直言,"欧盟不能既想获得中国的稀土资源,又想遏制中国的新能源产业"。
![]()
马克龙的态度转变比天气还快。2025年10月,中国驻法大使邓励证实双方正协调访华时间,而此时法国雷诺集团正陷入财务危机——第三季度亏损扩大至7.2亿欧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破1%。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一边呼吁中国放宽市场准入,一边拒绝撤销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壁垒。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让欧洲企业付出沉重代价:2024年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同比下降42%,而中国企业在匈牙利的电池工厂却实现满产。
![]()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欧贸易额下降12.3%,但同期中国与东盟贸易增长9.7%。这组对比数字揭示出一个现实:欧洲正在失去中国市场。当法国还在纠结是否取消35.3%的电动车关税时,比亚迪已经在泰国建成东南亚最大新能源基地,特斯拉柏林工厂也因零部件短缺被迫减产。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不会等待犹豫不决的玩家。
你认为马克龙此次访华能否平衡欧盟贸易政策与法国经济利益?来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