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新华日报)
作为江苏民营经济高地、苏州智能制造核心承载区,苏州市吴江区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为突破口,走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2022年,该区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二批“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区域,如今已构建起“政策引导、载体支撑、创新驱动、环境保障、区域协同”的全方位发展格局。
民营经济筑基
夯实“两业”融合硬支撑
吴江“两业”融合的底气,源于其深厚的民营经济根基与完备的产业体系。作为江苏民营经济“领头羊”,该区培育出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恒力集团、盛虹集团更是强势跻身世界500强,分别位列第81位、第161位,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企业发展格局。
资本市场的表现同样亮眼。作为苏州智能制造产业主要承载区,吴江累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33家,总市值近3000亿元,为产业融合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本动能。产业集群层面,电子信息、高端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根基稳固,数字经济、创新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湖区经济加速崛起,形成“传统产业筑基、新兴产业赋能”的融合发展态势。
双向机制破题
激活“制造”与“服务”协同动能
吴江精准把握“两业”融合“双向赋能”核心逻辑,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构建制造业服务化、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协同推进机制,让“制造”与“服务”相互成就、彼此增值。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吴江对新认定的苏州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给予全方位支持,倒逼企业跳出“单一产品供应商”的传统定位。如今,越来越多制造企业向“智能产品+增值服务”综合服务商转型。此外,聚焦数字化转型主线,吴江推动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形成“服务跟着制造走、制造推着服务升”的良性循环。
载体示范引领
打造“两业”融合标杆矩阵
吴江以产业链整合为抓手,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主体集聚,支持龙头企业与重点集群先行先试,培育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标杆。截至目前,吴江区已培育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产业集群2个、省级试点企业23家、省级标杆引领典型企业3家,各项数量均居全省区(县)前列。
博众精工的转型实践颇具代表性。这家深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19年的企业,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智能制造升级需求,提供“咨询诊断—整体规划—自动化改造—数字化升级—智能工厂集成”全链条服务。同时在全国布局多个分公司及数十个服务网点,提供技术培训、设备维护、现场安装等快速响应服务,成为“制造向服务延伸”的典型标杆。
创新驱动破壁
打通融合发展“关键堵点”
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上,吴江构建“企业需求导向”的产学研协同格局,依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常态化开展企业技术难题联合攻关、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专利技术转让等服务,精准破解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融合动力不足等问题。
此外,为加速创新要素流动,吴江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推动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等要素向融合型企业、试点载体集聚,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深度联动,让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跨域协同升级
打造长三角融合“样板间”
抢抓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吴江将“两业”融合从“县域实践”推向“区域协同”,以更高站位打造跨域融合标杆。
目前,该区正配合示范区研究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跨域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从“构建重点产业融合体系、创新跨区域产业协作路径、发挥‘两业’融合主体和载体作用、创新场景应用、打造高标准高效率融合生态”五个维度,描画跨域融合新蓝图,推动“两业”融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纽带”。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深入实施、区域合作持续深化,吴江有望在“两业”融合领域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为长三角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全国“两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融合范本”。 苏发改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