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比较特殊,该节气是气候转冷的节点。
关于立冬节气,民间流传着不少农谚,比如“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这句农谚,估计不是朋友都听过。
这句农谚中的“冬”,指的就是立冬节气,意思是指,如果在立冬节气打雷了,会导致十个牛栏有九个都是空的。
至于蕴含了哪些意思?看完本篇内容后就明白了。
![]()
立冬打雷好不好?
在春季和夏季期间,打雷比较常见,而进入冬天后,随着气温骤降,空气干燥寒冷,打雷现象并不常见。
在古人看来,立冬打雷是违背自然节律的“异常现象”。一旦出现“冬雷”,或意味着后续可能出现一系列反常的气候。
第一种解释:当年冬天非常严寒
在农耕时候,牛是农活的劳动力。无论是耕地、播种、拉车,都离不开牛。
因此,农户对牛的照料格外用心。古人的牛栏,大多是简易搭建的棚屋。为了通风干燥,养牛的棚屋,仅在顶部搭建茅草或木板遮挡雨雪。
在正常的冬季下,虽然寒冷,牛也不会被冻死,因为牛自身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再加上铺垫的干草,牛基本能安全过冬。
可是,如果遇到极端严寒天气,牛就无法抵御严寒了,可能会出现冻死牛的现象。
言外之意,“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指的就是当年冬天会出现极端寒冷天气。
从日常生活来说,以前古人没有羽绒服、暖气、空调,抵御严寒的方法有限。
普通家庭依靠单薄的衣服和简陋的房屋避寒。但是,遇到极端严寒天气下,就会受冻。
所以,就有了害怕立冬打雷的说法,也就是“雷打冬”不好。
![]()
第二种解释: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粮食是生存的根本,农作物的生长与气候密切相关。比如冬小麦的长势好坏,和能否安全越冬有很大的关系。
古人们认为“雷打冬”不好,是因为立冬打雷现象往往伴随着反常的气候。
立冬打雷或意味着当时的气温可能偏高,按照古人们的种植经验,如果立冬气温偏高,后续一段时间温度也会高,会导致农作物生长节奏紊乱。
以北方冬小麦为例,正常情况下,立冬后不久,小麦就要准备进入“休眠期”了。
如果立冬气温过高,小麦出现旺长的几率增加。这样的麦苗看似健壮,实际上根系不发达,抗寒能力极差。
一旦后续出现强冷空气,长势过旺的麦苗就会发生冻害。到了来年春天后,返青困难,产量减产。
对于农户来说,牛是耕地的重要工具,如果来年粮食歉收,耕地的意义就不大了。一方面或面临着饿肚子,另外一方面,更没有多余的饲料喂养牛。
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只能选择卖掉耕牛,用卖牛的钱购买粮食,这也是“十个牛栏九个空”的原因。
![]()
第三种解释:偷窃问题
立冬节气之后,天黑得越来越早,气温也越来越低,人们休息时间早,尤其是古代的时候,天刚黑就回家了,晚上20点估计就睡觉了。
在古代,尤其是在偏远的乡村,会有一些盗贼趁着夜色偷东西。而立冬的雷声,会成为盗贼的“掩护”。
打雷时往往伴随着降雨,打雷下雨的声音,会掩盖盗贼撬门、牵牛的声音,农户们难以察觉。
同时,打雷时伴随的闪电,也为他们提供短暂的照明。
对于农户来说,一旦牛被偷走,不仅失去了农业生产工具,更可能导致家庭陷入贫困。
因此,“雷打冬”的夜晚,就可能出现“十个牛栏九个空”的情况,虽然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但也反映了古人们的担忧。
![]()
综合上述内容,“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的说法,在以前的时候确实会让人感到害怕。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害怕极端严寒天气,农业生产也有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治安方面也已经很安全了。
今天就是立冬节气,对此你怎么看?我们这里没有打雷,你们那里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