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高新区迎来了一波
路网“上新”热潮
位于滨开区的东港三路
薛家镇的金融路与希望路
魏村街道的东海路和黄海路
陆续顺利通车
这些纵横交错的道路,不仅联通了地理空间,更畅通了发展动脉与民心所向。“十四五”期间,常州高新区以道路条件改善为突破口,将民生关切融入每一寸路面、每一盏路灯,用近80公里的新建与改扩建道路,编织出一张通达民心的幸福网络。
![]()
在滨江经济开发区,东港三路的贯通堪称产业协同的“关键一跃”。这条全长3公里的产业大道,将中瑞(常州)国际合作产业园二期与滨江国际企业港“无缝衔接”,让原本需绕行玉龙路、龙江路的物流运输压缩至5分钟以内。更值得关注的是,道路建设深度融入绿色低碳理念:LED节能路灯与园区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形成呼应,雨污分流管网与光伏车棚共同构建低碳循环体系。
“过去企业间技术合作需跨区协调,如今步行可达。”中瑞产业园负责人感慨。这条道路不仅解决了通行效率,更打通了产业链协同的“堵点”——中瑞产业园的研发孵化成果可快速流向滨江企业港的生产线,形成“研发-中试-量产”的闭环生态。
位于魏村街道的东海路和黄海路的通车,同样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激发了沿线区域的发展新活力。
![]()
如果说产业道路是经济发展的“主动脉”,那么老镇区的道路改造则是民生幸福的“毛细血管”。在薛家镇,金融路与希望路的改造工程,精准回应了居民的急难愁盼,以“绣花功夫”诠释了城市更新的温度。
这两条老镇区道路的改造以“白改黑”为核心,车行道整体加铺沥青,人行道统一出新,商铺前区域铺装PC砖,在“看不见的地下”,工程同样用心良苦,不仅解决了路面积水难题,还同步优化污水管道布局。
“道路焕新,既畅通了‘民心’,也激活了‘城脉’。”薛家镇居民感叹,如今走在焕然一新的希望路上,西侧是重新规划的健身场地,南侧和东南侧是新建的停车场,既优化了空间利用,又规范了停车秩序,真正做到了“民享其行、物畅其流”。

“十四五”期间,常州高新区的道路建设并非孤立的项目堆砌,而是以全局思维构建的“路网骨架”。约80公里新建改扩建道路中,30条主次干道形成“三纵四横”骨干网络,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更提升了城市形象、优化了营商环境,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脚下之路”的延伸中不断增强。
站在“十五五”的起点,常州高新区的道路建设已迈向更高维度。76.32公里的新建改扩建计划中,浏阳河路、薛冶路等21条主次干道将进一步织密路网,而“道路环境提升行动”更将绿化景观、慢行系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让道路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风景线”。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更是民心的纽带。这些或笔直或蜿蜒的道路,不仅连接着地理空间,更串联起产业、生态与民生,在“十四五”的画卷上,绘就了一幅“路通百业兴,道畅民心聚”的幸福图景。未来,常州高新区将推动“交通圈”向“生活圈”“产业圈”深度融合,让每一条路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审核:王秋艳高铭浩储乐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