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大学就解放了”,这句话骗了多少人?
高中三年,家长老师严防死守“早恋”,连和异性多说句话都算越界。
长达十几年的压抑,让学生对“自由”充满病态渴望。
一进大学,没人管束、荷尔蒙爆棚,他们像饿坏的人闯进自助餐厅。
带着对性的极度好奇和报复性补偿心理,一头扎进“放纵”的漩涡。
可偏偏,咱们的性教育一片荒漠。
他们的性知识,不是来自遮遮掩掩的电影,就是网上道听途说的碎片。
学会了放纵,却压根不懂怎么保护自己。
男男传播占比57%,风险飙34倍!
数据更触目惊心,15-24岁学生感染者中,96%通过性传播。
其中男男传播占比高达57%,风险远超普通性行为。
一次无保护后门行为,感染率是女传男的34倍,从0.04%飙升到1.38%。
现在找同性伴侣太便捷,却催生了大量随意多人行为。
19岁大二学生的经历让人揪心,逛学校附近的同性恋据点。
被50多岁大叔搭讪吃饭,带回家后确诊艾滋,还顺带查出梅毒。
大三学生更离谱,被同学拉去会所,沾了兴奋药物。
参与不堪入目的集体活动,清醒后不敢检查,最终中招,阻断药都没用。
还有人喝断片后,醒来只觉得后门钻心疼,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真心相爱就不用防护?不少学生踩了这个坑。
体检阳性后排查,现任男友健康,病毒来源成谜。
学校藏15个艾滋患者,该瞒吗?
![]()
更争议的事发生在上海某高校,开学典礼上曝出猛料。
学校明知有15名外国留学生感染艾滋,却选择保密。
上万名不知情的学生,每天和感染者共处校园。
不是说日常接触不传染,可这种“未知”太让人恐惧。
恐惧的不是感染者,是担心自己不小心撞上“乱来”的人。
学校保密的依据是《艾滋病防治条例》,要保护患者隐私权。
可隐私权一旦凌驾于他人健康权之上,就变了味。
湖北一对情侣的遭遇更无奈,女方婚检查出艾滋。
医生按规定不能告知男方,婚后男方也被感染。
男方投诉,医生被停职;另一医生告知婚检结果,也遭感染者投诉停职。
医生成了夹心饼干,不知情的人却要承担生命风险。
还好云南早已出台硬核规定,婚检查出艾滋。
本人必须告知配偶,自己不说,医疗机构有权通报。
这才是关键:尊重隐私,但不能伤害他人。
性教育欠账,害了多少年轻人?
![]()
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性教育的缺失。
社会太魔幻,电线杆上贴满痛心疾首的广告。
课堂上想正经讲安全套、健康性关系,家长老师立马跳出来反对。
“教坏孩子”的帽子一扣,谁都不敢多言。
宁愿让孩子在网上真假难辨的信息垃圾堆里摸索。
也不愿坦坦荡荡教他们科学的防护知识。
性和吃饭喝水一样,是人的基本需求。
越回避,越容易以扭曲、危险的方式爆发。
尤其是男同群体的性行为风险,更是避而不谈。
可回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悲剧反复上演。
三个保命技巧,一定要记死!
![]()
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关心孩子的家长,这三点能救命。
第一,无法确认对方健康,必须做好安全措施,这是底线。
第二,醉酒后千万别和任何人发生关系,清醒时再做选择。
第三,高危行为后别当鸵鸟,黄金72小时内找阻断药。
越早服用效果越好,这不是后悔药,却是救命药。
自由从来不是放纵,成年的代价就是责任。
大学生拥抱自由的同时,保护自己是第一要务。
这类校园健康风险还在发酵,后续我会追踪各地性教育落地情况。
还有高危行为后找阻断药的详细流程、疾控中心联系方式汇总。
想知道怎么快速获取这些救命信息?关注我,下期直接上干货!
#艾滋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