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得久,都能等到的。
时隔 7 年,电台头 Radiohead 乐队回归了。而且这次全员齐齐整整,马德里现场再度唱起了《No Surprises》。
听完刚想狠狠感性一转头又被网友锐评逗笑了:
“Thom Yorke 汤姆 · 约克(主唱)好像把其他四位的阳气都吸掉了”,怎么各位人老了还在抽条!
“Jonny Greenwood 绿木(吉他手)好像几十年没老过,论长发方脸重要性”!
![]()
![]()
附一张两人二十年前的经典理发照,绿木还真是一点没老!
![]()
今年电台司令的《Let Down》,时隔 28 年之后意外在全球爆红,还冲进了 US Billboard 排行榜,里面简单破碎的歌词配上重重的扫弦,让无数人共鸣;
如今全员再聚,且意识到这几个近六旬老头还能引发文化现象并持续在年轻人中共振,就觉得真够劲!
1.
第一次听电台司令的歌,还是上初中的时候日本暗黑电影《告白》大火。讲述校园霸凌的故事,《Last Flowers》的前奏钢琴声一起让每个自视阴暗又独特的灵魂都共鸣了。
但很奇怪,伴随着主唱汤姆 · 约克的歌声,绝望中触底反弹又生出希望,当时主演松隆子说,“不知该说那是绝望之歌,还是希望之歌,听着他的音乐, 仿佛却陷入了无声的世界。”
后来大学的时候《西部世界》大火,用了好几首电台司令的音乐,有著名的“假塑料树”,机器人弹出的钢琴版凄异又空寂,还有一首《Exit Music》,也是宏大史诗的哀伤;
挪威电视剧《羞耻(Skam)》,也用了 Radiohead 的歌,应该是《Talk Show Host》。
再就是已经变成烂大街口水歌,也让乐队“深恶痛绝”的《Creep》了,Jonny Greenwood 在副歌前的两下扫弦几乎是寂寞独特的灵魂对世界的反叛信条。
为了表示尊重决定放大米的翻唱版本:
![]()
电台司令的歌,首首都是 emo 神曲,但又成为了好多人的精神氧泵。
汤姆 · 约克曾经在采访里说:
当你停止听悲伤歌曲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停止思考,进入封闭了。
悲伤、颓丧反倒是这个乐队向全世界发出的起义宣言。
2.
Radiohead 电台司令是一支来自英国的摇滚乐队,有时候他们会被吐槽不够摇滚,有时候会被吐槽不属于 Britpop 英摇的队列,他们好像始终游离在任何一种流派类型之外,如今看来这都不重要。
这支乐队的金曲数不胜数,而从 Coldplay 到奥斯卡影帝基里安 · 墨菲都是他们的粉丝。中国国内的翻唱者都能每一个名字都耳熟能详(林宥嘉、吴青峰、蔡健雅、陈奕迅...);
而喜欢电台司令的朋友最难忘的标志性存在应该是主唱汤姆 · 约克那双半睁不睁的眼和又丧又灵性的歌声。
![]()
汤姆 · 约克从小左眼就患有严重的疾病,做了五次手术,一直到 6 岁的时候眼睛才能睁开。
因为父亲的工作,他的生活长期处于游牧状态中,而因为眼疾和个头矮小,霸陵和自卑如影随形。他青春期就读于阿宾顿男校,全男生环境下性格更为内敛压抑,音乐则是他抒发情感的最佳载体。当然在阿宾顿,他也认识了乐队的那些重要伙伴们,其中就包括低音吉他手绿木 Jonny Greenwood。
![]()
那首《Creep》相当于汤姆 · 约克半自传体性质的歌,大学时他暗恋一个女孩,爱而不得而无法靠近。这个词语原本意思是蠕行,蹑手蹑脚的行走,而当名词用时可作““让人觉得恶心的生物”,简直是”阴湿男“代名词。
他将心情写了下来,这首歌最初在 1992 年发行时一度因为被认为”太丧“而从播放名单革除,没想到如今 30 多年过去,它几乎和电台司令乐队一样,成了文化符号一般的存在。
![]()
而汤姆 · 约克本人的经历和乐队的歌曲色彩一样,也是充满忧郁的。
据说时隔这么多年才合体,一个重要原因是在 2016 年的时候,汤姆 · 约克的前妻 Rachel Owen 死于癌症。
Rachel Owen 和汤姆 · 约克相识于英国埃克塞克大学,Rachel 主修意大利文学,汤姆 · 约克主修英国文学,两人相伴 23 年时光。
汤姆 · 约克很少在公开场合谈论对前妻的感情,而是把它放在了歌曲里,比如那首梦幻的《Daydreaming》。
![]()
(值得一提的是,这支 MV 的导演,就是当代最伟大的美国独立导演保罗 · 托马斯 · 安德森,人称 PTA;而 PTA 的御用配乐,就是电台司令的吉他手 Jonny Greenwood,两人合作的最新作品,就是现在上映的小李子主演的《一战再战》)
![]()
总之天才和疯子,怪胎和革命家总是一体两面的。汤姆 · 约克写下他自己偏执悲伤的情感,每个人也听见了自己。
3.
电台司令红了这么多年,不仅是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如今再听每一首歌都有超前的时代意义。
《Fake Plastic Trees》讲的是一个女人给塑料树浇水,即使塑料树看起来跟真树一样,甚至永不凋落,但它依旧是没有生命力的虚假之物。借虚伪之爱,喻的是千禧年交界那几年盛行的消费主义。
![]()
还有那一张神级专辑《OK Computer》,被誉为 20 世纪末摇滚乐传世寓言。
那时候网络成为时代热点,人人对互联网抱有美好祈愿,而汤姆 · 约克写的是对网络发展的担忧。
![]()
里面最喜欢的一首叫《Karma Police》,讲的是当思想和情感都已经变成消费产品可以被包装,喜怒哀乐都会丧失力度,人人都是在网上大费口舌的 Karma Police...
还有《Fitter Happier》的那一句“a pig in a cage on antibiotics“,汤姆 · 约克硬核讽刺人类是:困在笼子里贪婪的嗑抗生素的猪。
文首提到最近爆火的《Let Down》,也是来自这张专辑。
![]()
如今电台司令红了 30 年,难得的是不仅乐队成员还在,且并没有暮色时分消费情怀的登味,仍然让人觉得一直是有灵气的。《OK Computer》之后,又有了主打电子乐迷幻的《Kid A》,还有拓展探索诸如政治议题的《Hail to the Thief》。
音乐好听,且一直在创新,且不得不说汤姆 · 约克和 Jonny Greenwood 也的确是难得一遇的天作之合,两个超级怪人虽然音乐理念有不同,但一直彼此成就,一个灵,一个邪,离了谁都不行。
4.
关于电台司令近十年的最热梗当然是“一首歌爆红了,但他们深恶痛绝”。
《Creep》爆火后,人们一度以为电台司令的原名其实是 Creep 乐队,这令乐队尤其是汤姆 · 约克极其痛苦,他说“我唱吐了”,从此拒绝再唱这首歌。
而直到 2021 年初,汤姆 · 约克发布了一首 Remix 版《Creep》,在经历生活一系列折损:包括霸凌、精神崩溃、离婚和伴侣去世之后,他用一种癫狂的情感,演绎了这首名作。
![]()
时至今日,在最新的歌单上,仍然没有《Creep》,、真是说一不二啊!
![]()
如今又齐整相聚,真是心里暖融融,他们的音乐,大概也始终给了媒体碎片和情感虚散时代一记响亮的回叩,同时又能保持艺术和商业的奇妙平衡。
你们曾经被哪一首电台司令深深戳中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