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很多人问我:“何老师,我该读什么书?听什么课?才能快速提升认知、实现跃迁?”
我的回答往往是反问一句:“你现在的年收入,超过20万了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先放下那些高深莫测的商业模型、战略框架和“底层逻辑”。不是它们不重要,而是对你此刻的人生阶段而言,它们就像给一辆没油的车装上导航系统:方向再清晰,也跑不动。
一、认知≠结果,行动才是转化器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有成千上万篇“干货”告诉你:要打造个人IP、要理解AI革命、要抓住银发经济……听起来都很对,但问题在于——知道,不等于做到。
哈佛商学院曾有一项研究指出:持续专注执行的人,任务完成率比单纯学习理论的人高出417%。这说明什么?说明在初级阶段,执行力才是认知变现的唯一通道。
举个例子:
一个销售员读了10本《客户心理学》,却从未主动打过一个陌生电话;
另一个销售员只记住一句话:“每天打50个电话,成交3单”,然后雷打不动地执行三个月——
谁更可能月入过万?答案显而易见。
当你年收入不到20万,你的核心瓶颈从来不是“看不懂趋势”,而是“做不到闭环”。你缺的不是洞察力,而是把一件小事重复做到极致的狠劲。
二、别在“干旱区”死磕,用行动验证赛道
刘润2025年度演讲中提到一个关键概念:“生态位干旱”——当一个行业或岗位开始萎缩(比如传统导购、基础文员、重复性数据录入),继续在里面“努力”,只会加速内耗。
但很多人误以为“换赛道”需要先“想清楚”。其实恰恰相反:真正的方向,是在行动中浮现的。
如果你做线下零售,不妨今晚就开个抖音账号,试试直播卖货;
如果你是行政,明天就可以主动为老年同事准备老花镜,积累“情绪价值”口碑;
如果你是程序员,与其纠结学哪个AI框架,不如今天就用AI生成一个小程序原型,发到朋友圈收集反馈。
这些动作不需要“高认知”,只需要“高行动”。迁徙不是靠地图,而是靠迈出第一步。
三、执行力的本质:把“小掌控感”变成复利
很多人执行力差,是因为总想着“等我准备好再开始”。可现实是:永远没有完美的准备,只有不断试错的勇气。
我常讲戈壁徒步的故事:一位队员拖着伤腿走完108公里,靠的不是天赋,而是每天坚持“再走一步”的愚蠢坚持。这种“小掌控感”——比如每天固定半小时学AI工具、每周联系一位潜在客户、每月优化一次工作流程——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在一年后拉开巨大差距。
执行力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而练习的关键,是从最小可行动作开始:
想写作?先写300字,不管好坏;
想转型?先约一位目标行业的人喝咖啡;
想赚钱?先接一单副业,哪怕只赚50元。
行动带来反馈,反馈塑造信心,信心催生更大行动——这才是普通人逆袭的真实路径。
四、警惕“认知幻觉”:别用学习逃避成长
最危险的状态,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比如收藏100篇干货却不实践,报名5个训练营却从不交作业,反复听“底层逻辑”却连日报都写不好。
这不是提升,这是自我安慰。
这不是成长,这是拖延的精致包装。
年收入20万以下的阶段,你的首要任务不是“成为思想家”,而是“成为实干家”。把一件事做成,比把十件事想透更重要。
记住:狮子带领的绵羊能赢,绵羊带领的狮子必败。在职场和人生中,一流的执行力+三流的认知,远胜于一流的认知+三流的执行力。
结语:先做出来,再想明白
这个时代从不缺聪明人,缺的是能把简单事情做到极致的“笨人”。
如果你年收入还没到20万,请暂时放下对“认知跃迁”的执念。去打电话、去写文案、去跑客户、去交付结果。在行动中打磨手感,在实战中积累底气。
当你真正做出成绩,认知自然会跟上——因为经历,才是最高级的认知。
而在这条路上,你需要的不仅是一腔热血,更是一种可持续的行动习惯。为此,我诚挚推荐一本改变我无数学员命运的书——《自律上瘾》。
这本书不讲空洞道理,而是手把手教你如何把“坚持”变成像刷牙一样自然的习惯。它告诉你:自律不是苦行,而是一种让人上瘾的正向循环。当你体验过“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快感,你就再也回不去浑浑噩噩的日子。
真正的自由,来自掌控自己行为的能力。
而这一切,始于你放下幻想、开始行动的那一刻。
![]()
自律上瘾(限量签名版):用自律拿到结果的28个逆袭策略 当当
¥21.63
拼多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