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亲口证实,乌克兰国产 “火烈鸟” 导弹已九次袭击俄罗斯本土。这不是试验,而是真刀真枪的打击,标志着乌克兰终于拥有将战火推回侵略者境内的能力。10 月,法国《费加罗报》率先披露消息,基辅未予否认,泽连斯基在晚间视频中更明确表态:“我们会继续打,直到他们学会尊重边界。”
过去三年半,俄军向乌克兰倾泻数千枚导弹和无人机,仅发电站就被炸上千次,寒冬里乌克兰民众曾靠搓手取暖。而乌军此前的无人机反击,威力有限仅能 “挠痒痒”,直到射程 3000 公里、弹头半吨的 “火烈鸟” 问世,才让乌克兰拿到 “对等反击” 的初级门票。
![]()
九次袭击中,三次被媒体拍到实证:一次击中莫斯科东南的粮站炼油厂,火球高度超克里姆林宫尖顶,疑似烧毁俄 1/10 出口石油;另一次命中夏诺夫哥罗德附近的龙卷风火箭炮推进药生产线,现场火光如火山喷发持续 10 分钟。俄方起初谎称是无人机,后改口导弹,最终以 “消防演习” 搪塞,但残骸上 “FL-5” 的乌克兰军工缩写,让谎言不攻自破。
“火烈鸟” 的反击极具性价比:单枚造价不足 100 万美元,而俄军用 S-400 拦截单发成本就达 300 万美元,还需消耗雷达开机、人员轮班等隐性成本。更关键的是,其九成零件实现国产化 —— 马达源自改装教练机,导航依赖民用 GPS 加惯性系统,甚至可拆解洗衣机芯片拼凑,生产不受西方限制。
泽连斯基已宣布,明年将量产 1000 枚 “火烈鸟”。这并非空谈:乌克兰战前便是苏联航天与军工核心,南方设计局、马达西奇等企业构成完整产业链;如今欧美贷款、德国机床、瑞典材料、日本高端芯片陆续到位,乌克兰人一边修复电站,一边在地下车库焊接导弹,产量持续攀升。而 “火烈鸟” 发射车仅是普通拖挂,可在树林、废弃加油站随时部署,打完即撤,俄军卫星难以追踪。
![]()
这种 “温水煮熊” 式打击,正逐步瓦解俄罗斯民心。过去俄罗斯人刷着乌克兰挨炸的短视频,如今轮到自己半夜排队买机票、囤汽油、骂海关。当民众开始质问战争意义,克里姆林宫的统治根基便会动摇 —— 沙皇倒台从非因前线战败,而是后方民众失去希望。
国际层面,美国政府起初担忧局势升级,但五角大楼评估报告明确,乌军用国产导弹打击俄境内不违反美援条款。特朗普随后松口表示 “欧洲买单即可谈判”,意味着乌克兰靠自研武器挣得筹码,未来甚至可能获得 “战斧” 导弹,进一步提升反击力度。对乌克兰人而言,“火烈鸟” 的意义远超武器本身,它让这个长期依赖外援的国家,重拾了 “自己做主” 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