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高冬丽 通讯员 薛松梅 孙浩 陈圆圆 王玲玲 岳文涵
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的今天,“全生命周期健康”已从宏伟蓝图走向具体实践。
当社会对健康守护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期待——他们不仅需要精湛医术,更要深谙人文关怀;不仅要缓解病痛,更要滋养生命。这一转变,向承担护理人才培养重任的高等教育,发出了深刻而紧迫的时代之问。
![]()
扎根中原的豫北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作为2019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与2023年省级重点学科,以“新护理”为核心理念,展开一场静水深流的人才培养变革。他们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为轴心,秉持“厚人文、精技术、重应用、可持续”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仁心”与“仁术”兼备的护理人才,为时代命题提交一份坚实的“豫医答卷”。
课程之变:从“学科孤岛”到贯通“生命长河”
传统的护理课程,如同一条分割明确的流水线,基础、临床、人文各守一段,而在豫北医学院,这条流水线被彻底打破,重构为一条奔流不息、两岸风景交融的“生命长河”。
![]()
“护理的对象是人,是处于生命不同阶段、有着完整需求的人。我们的课程必须回应这种完整性。”护理学院院长薛松梅说。于是,一条以“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为逻辑主线的课程新体系应运而生,呈现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特征。
纵向,是覆盖生命起止的“三阶模块”。“基础通用模块”筑牢医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与护理人文的根基,回答“为什么护理”与“带着怎样的温度护理”的初心之问;“分阶段专项模块”则精准聚焦母婴、成人、老年的独特需求,培养专科护理能力;而“跨领域拓展模块”则放眼未来,将护理信息学、跨文化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等纳入视野,旨在培养能够应对复杂健康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设计使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从起点到终点无缝衔接。
横向,是知识体系的“破壁重组”。 在这里,基础医学不再是冰冷的术语,而是与临床护理血肉相连的实用工具。解剖学中肌肉分布、骨骼走向、神经避让的专业知识,与护理学中“肌内注射”的操作规范、沟通技巧,被巧妙编织成完整的知识情境。人文素养也不再是孤立的课程点缀,而是如盐化水般渗透专业教学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基础护理学》的静脉穿刺课堂上,学生练习进针手法的同时,必须同步演练如何用语言缓解患者的紧张,如何用动作保护患者的尊严等,实现“技术”与“人文”双轨并行,培养“完整的护理人”。
课程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行业新修订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核心标准,都被及时纳入教学与实训;VR/AR 技术打造的“虚拟分娩”“虚拟静配中心”等沉浸式场景,更让学生提前置身复杂临床情境,在零风险模拟中锤炼应急处置与精准操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思政并非生硬附加的“额外环节”,而是从护理职业特质中内生出的价值触点——无菌操作的严谨背后是生命责任,每一次沟通的细节都折射着人文关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在这里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
实践淬炼:在“模拟战场”与“服务现场”的双轮驱动
如果说课程改革构建了知识的蓝图,那么实践教学则是将蓝图转化为守护生命能力的淬炼场。豫北医学院构建了“第一课堂夯实能力、第二课堂涵养情怀”的双轮驱动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悟道、砺术、铸魂”。
![]()
在第一课堂,“基础规范 — 综合应用 — 岗位胜任”的三阶梯实践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二年级的“筑基阶段”,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借助标准化病人(SP)与 VR 模拟技术,反复打磨基础技能,将“患者安全”的底线意识刻入职业本能。二、三年级进入“融合阶段”,利用高仿真模拟人、模拟产妇等设备,营造出逼真的急危重症和专科护理场景,训练学生综合判断与团队协作能力。其中,“老年模拟体验课”尤为触动人:学生戴上特制眼镜感受视力模糊的困顿,绑上关节束缚带体会行动不便的艰难,在身体力行的体验中,真正读懂老年患者的生理局限与心理需求,让“多一份耐心”从口号变为共情的自然选择,使人文关怀从抽象概念转化为深刻的身体认知。
三四年级“岗位胜任阶段”,学生历经全方位的岗前综合培训后,开启长达40 周的“全周期轮岗+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独立面对患者,完成从“操作者”到“健康守护者”的角色蜕变。
第二课堂则以“人文素质提升工程”实现精神浸润。通过《南丁格尔》观影、前辈故事分享点燃使命感;“孕妇体验”“新生儿抚触”“老年时光穿越”等沉浸式生命教育,让学生跨越年龄鸿沟,读懂不同阶段的喜悦与艰难,生发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
![]()
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连续五年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慢病管理、急救普及等服务超万人次。这堂“行走的课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价值,让责任与情怀在服务中扎根生长。
师资赋能:融“临床智慧”与“学术思想”于一体
一流的专业离不开一流的师资。豫北医学院深知,要培养出“懂临床、有温度”的学生,首先必须拥有“能临床、善育人”的老师。学院全力推动师资队伍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临床-科研三维赋能”转型,让讲台既飘着学术的清香,又带着临床的“烟火气”。
“引育并举”筑牢“双师双能”根基:近年来,学院陆续从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等省内三甲医院,引进刘珍、王一晓、王旻静等一批具备硕士学历与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教师,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前沿护理理念,更有鲜活的临床案例与实战智慧。
![]()
制度“铁规”保障教学不脱离临床:学院制定并实施《专业教师临床实践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所有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不论职称高低,每 3 年必须深入临床一线,累计完成不少于 3 个月的实践历练。这一举措彻底打破高校与医院的壁垒,让课堂教学始终浸润着急诊室的紧张节奏与病房的人文温度,确保教学不脱离临床实际,让专业教育真正扎根实践、贴近需求。青年教师乔美琪说:“我是社区与老年护理教研室的,刚从讲台回到病房的头几天,确实有种‘本领恐慌’,但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就会发现收获颇丰。比如在讲解某个疾病的诊断时,我过去可能更侧重于原理的阐释,但经过这轮轮岗,我可以把最近遇到的典型病例、影像资料甚至诊疗过程中的决策困境,原汁原味地带回课堂。学生们反馈,这样的知识‘活了’,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条文,而是充满了逻辑、权衡和温度的现实故事。”
前瞻布局“护理 + X”创新团队:学院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护理学与智能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健康管理等学科跨界融合,共同研发“智能穿戴压疮预警系统”、探索“智慧养老”解决方案。这种跨界不仅催生了科研创新成果,更让护理教育的视野从病房延伸至科技前沿,培养师生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育人体系:贯穿“全程引导”,融通“三维协同”
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与引领。豫北医学院构建了一套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校内校外多方联动的育人新机制。
“全周期职业引导”如同一条清晰的主线。新生入学伊始,“开学第一课走进医院”“南丁格尔精神与历史讲解”等特色活动,便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职业认知的种子,为职业生涯启蒙筑牢根基。成长过程中,学业导师紧扣健康发展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需求分析—能力匹配—路径规划”的职业发展方案,破解“学习盲目、就业迷茫”的困境。最终,学生通过毕业前的临床实习深耕实战,在真实岗位中锤炼专业技能、内化职业素养、坚定从业信念,最终实现从“护生”到“护士”的华丽转身。
![]()
与此同时,学院创新构建“书院-学院-社会”三维协同育人生态系统,拓展育人广度与深度。
校内层面,书院与学院双轨并行、互为支撑:书院如同“温馨港湾”,通过情景剧展演、无语良师缅怀仪式、生命教育分享会等活动,营造浸润式人文氛围,聚焦健全人格涵养、价值信念引领与综合素养提升;学院则作为“专业高地”,深耕护理学自身的人文内核,以精准化教学、高强度综合实训为抓手,既锤炼学生过硬的知识技能,又厚植其内在的人文精神,夯实专业根基。通过常态化“双院沟通会议”、全覆盖“学业导师制”等联动机制,打破专业教育与人文培育的壁垒,让严谨的专业知识与温润的人文素养深度交融,实现“术”与“道”的协同精进。
![]()
社会层面,依托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等平台,将育人场域延伸至社会,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照护科普系列活动”,在直面社会健康需求的过程中,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本领,将专业认知升华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担当。这一立体化育人生态,有效贯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为培养仁心仁术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保障。
学科引领:以前沿科研反哺育人实践
学科与专业,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豫北医学院深谙此道,在护理学一流专业建设中,着力构建"学科引领专业升级、专业反哺学科发展"的良性循环,让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相得益彰,让学术前沿与教学实践交相辉映。
![]()
学科建设为专业注入“前瞻性动能”:学院将症状管理科学、老年慢病管理、护理信息化应用等前沿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更向本科生全面开放“智慧老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助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科研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智能穿戴压疮预警系统” 等前沿项目,在科研实践中拓宽视野、锤炼创新思维。
专业建设为学科储备“坚实后备力量”:实践教学中积累的社区慢病管理案例、健康服务数据,经系统化梳理分析形成宝贵的“临床数据富矿”,为学科研究提供有力支撑。这种“学科促专业、专业强学科”的良性互动,让护理教育始终站在行业前沿,为培养适应未来健康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豫北医学院“新护理”的人才培养实践不断取得累累硕果。专业建设方面,获批“河南省一流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等多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学科基础不断夯实。教学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课程建设成果丰硕,《妇产科护理学》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基础护理学》获评省级专创融合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及本科高校智慧课程,《护理健康教育学》《健康评估》两门课程在省级线上教学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教材建设取得突破,1部教材入选省“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教学团队建设卓有成效,获评“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教师教学能力突出,在全国高等护理院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省教学创新大赛、省教学技能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现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
在这条融合温度与厚度的护理教育新路上,豫北医学院正以坚定的步履,培育着能守护生命全周期的时代新人,为健康中国贡献坚实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