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钱可续6年健身卡
还能稳赚一笔!
这样的 “好事”你敢信吗?
佛山街坊向记者反映
他们的惨痛遭遇
完整视频戳↓
01
销售演 “双簧”
街坊陷 “健身赚钱” 套路
杨先生是 “恒冠游泳健身” 的老会员。今年 6 月,他突然接到自称健身房总部人员的电话,对方说要高价回收他的会籍卡。
就在杨先生与这位“总部人员”沟通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一名健身房销售突然介入,现场上演了一场“争执戏码”,跟 “总部人员” 吵了起来:“你别给他!我这边能给更多!”还说 “你这样做会让我们门店不好做”。这出 “争执戏”,还让杨先生觉得销售很 “正义”。
![]()
原来,杨先生作为老会员,享有“一拖三”的权益,只需续费6年主卡,即可获赠3张同等期限的副卡。“总部人员” 是想低价收副卡转卖。销售劝杨先生:“不如自己续费,把副卡拆成年卡卖,一张能卖1200-1500元,3张副卡拆18张年卡,扣除3个点回扣,还能净赚2232元,相当于免费健身 6年!”
在销售的话术攻势下,他当场续费并签署了标明“续VIP董事卡”,每年领三张年卡的申请表。
![]()
无独有偶,林先生也遇到了几乎一样的 “双簧戏”:一个说自己是总部,给600元回收卡;一个说自己是分店店长,吐槽 “600块不够一顿饭”,劝林先生花1万多续费,副卡1000元一张轻松卖,“自己赚更划算”。
最后林先生和健身房各出一半,花6444元续了6年,约定卖卡后按6:4 分账。然而,这些承诺“轻松转卖、稳赚不赔”的副卡,真能顺利售出、钱款到账吗?
02
承诺成泡影:销售失联,健身房拒担责
本以为能轻松赚回本钱,可接下来的事让两位街坊傻了眼。杨先生付款后,销售人员声称这批副卡将打包售予健身房合作企业,预计一个月内完成销售。期间,销售多次通过微信安抚杨先生,让他“稍安勿躁”:“跟其他公司聊好了,7月
15号他们结完工资就谈团购,打包出掉没那么多事。”
完整视频戳↓
然而,到了7月,杨先生发现该销售突然失联,找健身房要说法,对方竟说“销售已离职,这是他个人行为,跟门店无关”。林先生找过去,得到的也是“自己买的卡自己出,退是不能退的”的答复。
针对此事,健身房方面坚持认为,销售所作承诺属“个人行为”,与门店无关。经多次协商,店方最终同意为杨先生办理退卡,但依据合同需扣除30%违约金,余款分三期退还。
![]()
双方虽签订《会费退款协议书》,到了约定日期,退款却未如期到账。杨先生气愤地说:“这就是在愚弄消费者!”
记者多次尝试联系涉事销售,对方始终未接听电话。随后,记者随杨先生来到“恒冠游泳健身”,店内负责人态度激烈,拒绝沟通。
面对 “销售情况”“为何不退协议款” 的提问,要么说 “不知道”,要么找 “经济困难” 的借口搪塞。
03
律师支招:遇到陷阱别慌,这样维权
律师蔺存宝指出,销售人员代表健身房进行推销,其行为属于“代理行为”,相关承诺应由健身房承担责任。
若健身房以“销售个人行为”为由推责,除非能证明其属诈骗,否则难以免责。此外,消费者在未使用服务的情况下有权要求退费,商家仅能扣除合理制卡成本,否则可能构成不当得利。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消费者可以这样做:
如果签了协议不退,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对违规经营的商家,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联合其他受害者起诉商家;
若商家故意用套路非法占有消费者资金,可能涉嫌违法犯罪,建议向公安机关报案。
最后提醒大家:“免费健身还赚钱”“预付费高回报” 的诱惑,本质都是陷阱!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这种事一定要擦亮眼睛,保留好证据,别轻易掏钱。
如果您也遭遇了类似陷阱,记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小强热线会持续关注此事进展。
如果您有相关经历想分享
或者有其他维权疑问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有更多精彩视频和直播!
来源:小强热线记者张昊男、叶亿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吴自强
责编:李 锋
监审:黄柏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