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知孕期患糖尿病时,
李女士(化名)起先并不太在意。
但自怀孕2个多月起,她频繁住院,
前后达7次,还因糖尿病引发多种并发症。
尽管最后从基层医院转诊至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团队,
她仍在怀孕31周时早产,
而这一切的根源,
正是此前一直被她忽视
且未控制好的妊娠期糖尿病。

近日,该院产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辛长征做客福建卫生报《医生我想问·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直播间》,结合病例,从危害、筛查、饮食等方面,为孕妈带来血糖管理指南,并介绍了多学科联合门诊(MDT)的治疗优势。
(点击图片查看直播回放)
截至目前,本场直播吸引超 14万人次 观看。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影响三代人
“不少孕妈发现孕期糖尿病后,要么极度紧张,要么毫不在意。”辛长征指出,这两种心态都危险。
妊娠期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病变,对孕妈可能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甚至孕产死亡风险;对胎儿,可能导致发育异常、畸形、流产、早产,影响未来认知发展,增加精神发育迟缓、自闭症概率,还会增加其成年后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可谓“影响三代人”。
不过,它并非“洪水猛兽”,及时重视并通过饮食、运动干预,不仅能控制孕期血糖,还可能延缓甚至预防自身糖尿病的发生。
两个筛查时间点别错过
“早发现”是控糖第一步,辛长征明确了两个关键时间点。
![]()
孕24-28周:必做糖耐量检查(OGTT),这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金标准”,即便无症状,孕期激素变化也可能引发隐性高血糖。
孕早期: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家族史、既往患糖尿病、体型肥胖、本身有高血压、年龄超35岁、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胰岛素抵抗,或既往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流产、巨大儿、胎儿畸形、羊水过多等孕产史的孕妈,首次产检(孕6-12周)需查空腹血糖。若≥7.0mmol/L,可能是孕前糖尿病(PGDM),需立即干预。
饮食管理是控糖核心
“管住嘴”是血糖管理关键,孕妈要牢记“低升糖指数(低GI)和低血糖负荷指数(低GL)、低加工”三原则:优选GI≤55的食物,如燕麦、糙米、苹果;控制食物总量,像红薯虽GI不高,吃多仍升糖,需按需限量;多吃杂粮、新鲜蔬果等天然食物,少吃白面包、果汁、罐头等精制加工品。
选碳水要分清快慢碳:
快碳如白米饭、含糖饮料,升糖快、饱腹感短,易让血糖波动,加重胰岛负担;
慢碳如燕麦、糙米、蒸煮薯类,升糖慢、饱腹感久,能平稳血糖,更适合母婴人群。
建议按“50%-60%慢碳+≤15%快碳”搭配,将慢碳作为主食主力,并通过混合食用以降低整体GI值,快碳避免空腹食用且严格控制量。
辛长征特别提醒,孕期控糖并非“越低越好”。如果过度限制饮食,反而可能引发饥饿性酮症,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因此血糖控制需要科学平衡。
目前,省立医院已整合院内优质资源,针对孕期疑难病症开设了MDT门诊。其中,妇产科也牵头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打造MDT门诊,为有需要的孕产妇量身定制专属孕期健康方案。因此,建议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不妨借助多学科诊疗模式,在专家团队的共同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诊疗和饮食方案,用更科学的方式守护自己和宝宝健康。
辛长征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一下午省立医院金山院区三楼特诊;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省立医院金山院区妇产科二楼门诊。
![]()
加入卫生报孕期健康交流群
![]()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主持人:陈香 摄影:章立强
摄像:章立强 陈昶晔
导播:陈筱蔚
编辑:李子
审核:黄美辉、刘碧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