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作为市民通勤出行的重要场景,每天的车流量、人流量密集,同时,各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集中,容易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情况。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近年来,北京市以通过“一街一策”交通综合治理,针对地铁站点周边“潮汐式”拥堵、非机动车乱停、接驳不畅等痛点,充分发挥街乡镇主体作用,通过多种举措开展地铁站外接驳秩序治理。
除了提供更充足的停放资源外,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潞城地铁站目前已经开展了针对违停非机动车的清拖工作。
![]()
潞城地铁站外,共享单车需要停放在指定区域。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潞城地铁站、人大通州校区等区域周边增设四千余个非机动车位
潞城地铁站作为6号线终点站,是服务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及京津冀北三县通勤的重要交通枢纽,曾因早晚高峰及开学季交通流量大、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叠加共享单车淤积、私家车占道违停及“黑车”扰序等问题,成为交通治理难点。
因此,这里也成了北京市地铁站外秩序治理的重点区域,据了解,通州区交通委和潞城镇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开展综合治理。
11月6日下午,记者在潞城地铁站外看到,经过治理后,地铁站的三个出入口周边很难看到乱停放的非机动车,绝大多数车辆都能按照规范停放。同时,各种类型的非机动车也实现了分类停放,共享单车停放在靠近马路的划线停放区中,市民自有的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则主要停放在地铁站旁的几处固定的停车区中。
![]()
经过治理后,潞城地铁站外,非机动车分类有序停放。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据通州区交通委和通州区潞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聚焦停车供需核心矛盾,通过挖潜空间资源,建成驻车换乘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同步施划停车线、设置物理隔离、安装违停执法设备,实施分类分区管理,并安排专人维护秩序与环境卫生,从源头缓解停车难题。同时,在地铁站出入口、非机动车停车场、公交站台开展“高峰定点值守+平峰流动巡查”,即时疏导交通、劝导不文明行为,并开展相关的线上宣传。
交通部门表示,目前,潞城地铁站外的停车供需矛盾有效缓解,潞城地铁站、人民大学通州校区等重点区域增设1800余个机动车停车位、4000余个非机动车位,实现分类有序管理;增设调整公交线路,公交与地铁口接驳距离控制在50米内,推动高峰时段拥堵时长下降80%以上,群众满意度从52%提升至96%。
电动自行车违停将清拖至8公里外的停车场
记者了解到,通州区还加强专班统筹,组建由交通、环保、综治、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构成的“特战队”,实行“10天集中攻坚+21天巩固歼灭+长效常态治理”计划,同时以“文明积分”激励志愿参与,通过“吹哨报到”联动区级交通执法部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交通“共治”格局。
除了增加停放资源外,在依法施治方面,潞城镇每月还联合区交通委、区交通支队、胡各庄派出所等开展高频次联合执法,目前已开展12次清拖整治行动,投入人力600人次,清拖480辆无序停放非机动车,同时通过堵控和重点路口检查方式,依法查处非法营运车辆和违停行为。
通州区潞城镇交安联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便于市民了解相关的要求,他们提前就开展了相关的宣传和提示,并且在地铁站出入口悬挂、摆放了提醒标牌,上面明确告知市民如果出现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等违停行为,都将进行清拖,“主要针对的就是在盲道上、出入口旁停车,阻碍正常通行的行为,我们会安排专人将这些违停的非机动车清拖至约8公里外的小豆各庄公交站旁的停车场,对于违停的摩托车也将由交管部门进行处罚。”这名负责人说。
记者在地铁站外的一处“违停清拖”的公示牌上看到:潞城地铁站A、B、D出入口临时停车区域车辆停放时间实行动态管理(每日早七时或停满后禁止进入)。届时,市民需要将车辆停放到潞城地铁站D口南侧非机动车停车场。如果在站前广场、消防通道或黄色网格线内停放,都将会被清拖。
![]()
潞城地铁站外的“违停清拖”公示牌。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北京各区结合实际优化管理机制,解决地铁站外停放乱象
除了通州外,北京其他区域目前也针对地铁站外接驳秩序整治开展了综合治理,结合实际优化管理机制,为市民营造有序的出行环境。
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聚焦地铁站接驳整治提升与非机动车管理,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编制安定门站接驳优化提升方案和“一站一策”治理方案,新增6个规范停车指示牌,新施划6个、复划10个非机动车停放区,拆除非交通权属护栏6米,并在早晚高峰和节假日期间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公共文明引导员等多方力量,引导乘客有序进站、规范停放非机动车,协助清运淤积单车,确保站点周边安全平稳有序。
同时,针对安定门地铁站附近的五道营胡同、国子监街等区域,以“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分片推进”方式,按“先急后缓、差异施策”步骤,扩容立体空间,同时撬动胡同停车减量,引导停车需求外迁,打造“不停车胡同”。
为保障“不停车胡同”,街道建立干部、物业、保安、居民等多方联动的长效巡查机制,实现违规停放车辆“第一时间发现、报告、处理、反馈”,并新增LED显示屏和交通探头强化非现场执法,在路侧设置花箱、仿古石墩等物理隔离,既防止车辆违停,又美化胡同环境。
房山区西潞街道在地铁苏庄站A口两侧实施“绿地功能复合利用”,划分共享单车、自行车、电动车专属停放区,解决600余辆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问题。
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联合周边街道,在金安桥、古城地铁站加派安保规范车辆摆放,并协调优化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加密清运频次。
海淀区海淀街道推动中关村西区“公交微循环”,设置6个站点覆盖核心商务楼宇,缓解苏州街地铁站非机动车“潮汐堆积”,提升出行效率。
今年10月北京市民电动自行车问题投诉量较9月下降了38%
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优化提升是构建以轨道为骨干的“多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举措。
北京市交通委交通综合治理处副处长朱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北京全市61个重点轨道站点的接驳环境已实现升级,累计修复接驳步行道3万余平方米,修复站前广场3万余平方米,新增非机动车停车面积10万余平方米,优化53处无障碍设施。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静态交通管理处副处长赵寒露表示,市交通部门今年持续推进非机动车的停放治理工作,今年共有90个治理重点点位,其中,包括50个轨道站点和40个学校、医院、景区和商圈。
![]()
工作人员正在码放非机动车。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我们通过大量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通过绿地的复合利用和边角空地的挖潜,增加了5.77万个自行车停车位。同时我们还通过协和医院、西直门凯德茂等公共建筑打开红线内部的停放空间,吸引车辆停放到内部,扩大了公共道路的资源。”赵寒露说,此外,很多轨道站点外还拆除了非必要的金属围栏,优化了进站空间,交管部门也加大了对非机动车骑行、停放中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赵寒露说,经过统计,今年10月份北京市民关于电动自行车各类问题的投诉量,较今年9月份同比下降了38%,其中就涉及了停放秩序、超速问题、改装问题等。明年交通部门会将非机动车停放治理覆盖面扩大到南京全市所有轨道站点,筛选出部分舆情反映集中且市民关注的重点点位。
下一步,市交通部门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职能,会同各区因地制宜深化“一街一策”交通综合治理,全面开展轨道站点周边接驳环境,提升市民出行体验。交通部门也再次提醒广大市民“骑有道、停有序”,安全骑行、文明礼让、规范停放,共同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构建和谐交通秩序。
记者/裴剑飞
编辑/张树婧
校对/张彦君
运营编辑/樊一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