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11月6日,市民裴先生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遇到一只白狐。记者从园方获悉,这只狐狸是被遗弃的,两年前就出现在公园了,但并不常见。专家指出,这是人工驯养的狐狸品种,在野外环境中,可能携带寄生虫和病毒,建议游客不要投喂。
裴先生介绍,当天17时左右,他在大运河森林公园柳荫广场附近看到一只动物。它的毛发是白色的,还垂着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最初他以为是一只狗,离近看清后觉得更像是一只狐狸,便大着胆子跟拍。发现有人拍摄,狐狸一溜小跑,越过围栏翻入草丛,不一会儿就隐没在夜色中。“我查了社交平台,有网友在去年就遇到它了。”裴先生说。
![]()
市民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偶遇白狐。受访者供图
记者致电大运河森林公园了解情况,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园里确实有一只白狐,由于是被遗弃的,公园并不掌握它的行踪。“它前年就在了,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没发生过伤人事件。虽然我们不提倡投喂,但有游客投喂它。”该工作人员说,公园曾联系过动物保护组织,但由于这只狐狸是被遗弃的,而非野生动物,所以无法处理。“平时很少见到它,我最近一次看到它是在‘十一’期间。”
“这是人工驯养的狐狸品种,属于毛皮兽,不是野生的。”看到裴先生拍摄的视频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鲍伟东说,在北京,野生狐狸只有赤狐,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不可以饲养的。赤狐毛色发红,他曾经在门头沟看到过。谈及区别,鲍伟东说,人工培育养殖的狐狸尾巴比较粗大,体型短小敦厚,而野生的狐狸身体瘦长,尾巴也偏长。
鲍伟东表示,人工饲养的狐狸习惯被人投喂食物,跟人相对亲近,有些被当成宠物饲养。他猜测这只狐狸是被放生或者逃逸的,不具备非常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冬天即将来临,白狐可能因食物短缺而面临生存问题。
他提醒游客不要投喂,“狐狸在野外四处跑,身上可能携带寄生虫和病毒,在摇尾巴、抖毛时,那些病毒会随着气媒往外扩散,传播到人身上。”鲍伟东说,包括现在大家在野外遇到的流浪猫、流浪狗,有些体格比较健壮,染到病毒后本身不发病,但也可能传染给投喂者,“人发病后想不到是被传染的,无法判定疾病来源,会造成误诊或者延误治疗时间。”
另外,这只狐狸虽已习惯人工投喂,但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它还是可能会捕捉其他野生动物,比如鸟类等。“犬科动物爪子非常结实,能从地里把蚯蚓扒拉出来,当下刺猬正出来储备食物过冬,可能会被狐狸抓捕。”
鲍伟东说,由于白狐并非野生动物,公园不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如果园方觉得它可能对游客带来负面干扰,可以将其抓捕并送至人工养殖场。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