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条短视频,全运会女团夺冠,全红婵站在跳台边,胳膊上贴着密密麻麻的肌贴,像被透明胶带缠住的小麻雀。评论区一水儿“心疼”,我却盯着她赛后那句大白话:“钱已经打回去了,让我妈别省。”
那一刻,鼻子猛地酸了。原来不管拿了多少十分,她惦记的还是“这个月的生活费够不够”。
02
我老家在粤西,离全红婵的湛江村子不到一百公里。我们那儿有句土话:“仔女飞出村,父母才敢老。”意思是孩子混出点模样,爸妈才舍得让自己喘口气。
全红婵14岁拿奥运冠军,15岁给家里盖房,17岁忍着发育关的疼,照样把生活费按时打回卡里。她妈对着记者一句“她不说苦,只说寄钱”,把我直接拉回十年前——
我妈当年在东莞鞋厂,脚底磨出六个血泡,月底仍把皱巴巴的八百块塞进我高中书包,还写张纸条:
“别省饭,妈不饿。”
后来我才懂,哪有不饿的大人,只有不敢饿的父母。
![]()
03
有人算账:全红婵一年奖金加代言,大几百万肯定有,寄点生活费不是毛毛雨?
可他们没算过另一笔账:
——国家队伙食再香,也挡不住青春期长个儿,体重一两一两往上蹭,动作差一点,水花就啪啪打脸。
——省队队医再专业,也治不了想家,夜里疼醒,只能自己撕肌贴,重新贴,再撕,再贴。
——媒体长枪短炮对着,她不敢哭,怕一哭就被写“陨落”,只能把电话那头的妈哄得哈哈笑,挂断后自己对着厕所镜子咧嘴,看有没有新长的痘痘。
这种时候,她还惦记“家里电费该交了”,这不是毛毛雨,是她能握住的全部安全感。
04
我表姐在广州做月嫂,客户里有个跳水娃娃,每天训练完,娘俩在楼道里分一个五块钱的煎饼果子。孩子饿,娘也饿,可娘把大半张饼让出去,自己啃边边,说“妈吃皮就行,皮香”。
表姐说,那瞬间她想到全红婵——
“冠军也是人家的闺女,也是把苦嚼碎了,吐点糖给家里。”
![]()
05
今天写这篇文章,没想吹她多伟大,只想说:
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是这样被“骗”大的。
爸妈把难处咽进肚子,把轻松留给我们;等我们长大,又学着他们的样子,把工资卡里的零头转回去,备注“这个月多发了几百奖金”。
一代又一代,用笨拙的转账、土土的红包,互相撑起一个家。
全红婵只是把这套“中国家庭暗号”跳到了全世界面前:
“我很好,别担心,钱已打回。”
06
比赛结束,她妈抱着新金牌,笑得见牙不见眼,转头还是那句:“她健康就行。”
你看,无论孩子站得多高,当妈的永远只关心膝盖疼不疼,夜里睡不睡得好。
至于金牌,那是顺带的彩蛋。
![]()
07
写完这些,我给老妈发了条微信:
“月底我回家,给你带只湛清水蟹,肥的。”
她秒回:“别乱花钱,妈不吃,你瘦。”
我盯着屏幕笑出声——
全红婵,谢谢你把跳水跳成了我们所有人的“家”。
也谢谢你让我记得,今晚该给妈妈打个电话,说一句:
“钱够用吗?不够用,我这就转。”
【感谢关注,本文为个人见解,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