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芒来小姐 编辑:阿若
来源:壹点灵心理
ID:yidianling0
最近看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
骑士型伴侣
指像“骑士”一样,总是会在你陷入困境时伸出援手的伴侣。
你打碎了碗,TA说:“手没伤着吧?”
你丢了工作,TA说:“没事,我养你。”
你破碎、脆弱、受伤,TA说:“别担心,有我在,我会永远保护你。”
因为受保护、有依靠、有安全感,很多人都想找一个这样的“骑士”。
可找的人多了,发现踩雷,质疑的声音也渐渐冒头:
“TA总给我一种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感觉;” “TA不是想拯救我,只是想满足自己的拯救欲;” “我遇见过,过程特别难受,本质就是对你进行控制和PUA。”
“骑士”到底是不是感情中的救赎?
我们应该去找一个“能保护我”的伴侣吗?
今天,就来聊一聊。
![]()
来源:pexels
01
“为了拯救你,
我愿意奉献我自己。”
电影《求同存异》里,德国青年本穷游到柬埔寨,认识了当地性工作者斯瑞高,两人共度一夜。
本想拯救斯瑞高,给她钱、带她治病、资助她的家人、给她买缓解艾滋病发作的药、娶她为妻。
因为这份拯救,本被周围人轻视、否定、耻笑;
而斯瑞高从良后,觉得这行来钱容易,考虑重拾旧业,也为本的拯救增添一丝一厢情愿的色彩。
年轻有为的本,明明可以选择更门当户对的女孩,但他只迷恋斯瑞高带给他的感觉:
一种“有我在你才会好,离开我你会变糟糕”的被需要感。
这也是很多“骑士”渴求的亲密关系:
通过救赎、帮助伴侣或他人来获得自我价值。
为此,他们会不断靠近弱小虚弱、有心理疾病、处于困境中的人,享受栽培、开导、拯救这些人的乐趣。
每天关注TA的生活怎么样,发现有些抑郁焦虑,就送上安慰和支持;
希望TA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来问自己,任何难过的事都和自己聊;
无条件对TA好,甚至做出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付出,比如借钱。
就像栽一盆花、为它浇水、呵护它绽放,这个过程带给“骑士”很多快乐。
![]()
来源:pexels
但有一类“骑士”,很想拯救对方,又被对方折磨得内耗痛苦——
想离开,又放心不下;
看到对方变好,会感到失望;
被对方拒绝,会感到愤怒。
甚至为了满自己的拯救欲,控制对方,一直处在虚弱、痛苦、被拯救的状态。
这类人患有心理学中的“白骑士综合征(White Knight Syndrome)”,他们通过拯救具备落难特质的个体,来凸显自身的强大伟大、高高在上;
通过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强烈依赖,来确认自己是特别的、厉害的个体。
“骑士”背后或许是一种服务精神,但“白骑士综合征”背后却是一种疯狂的自恋。
不但不能真正拯救对方,还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反复伤害。
02
你不痛苦,
我反而不满足
不知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人:
看起来是在帮助和拯救别人,但其实只是享受“拯救别人”的乐趣,如果对方真的好了起来,TA们反而很不开心。
就像一位姐妹的前男友:
他帮助她度过父母离异的艰难时期,等她好不容易走出阴影、买了房子、积极为自己做更好的打算,他的态度骤然冷淡。
一会儿PUA她:“除了我根本没人真正对你好”;
一会儿对她说:“只要你需要我,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
TA们在关系里渴求的是价值感:
我通过帮助你、拯救你来确认“我很有用”; 一旦你不需要被我帮助和拯救,我就感到自己无价值。
这样的不安迫使我想办法把你留在困境里,不真正希望你好起来。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白骑士”们往往有着不幸的童年:
他们经历过父母长时间的忽视、否定、苛责和虐待,这些痛苦时刻,令他们感到无助和恐惧。
当他们成长到有一定力量时,在弱小的人身上看到那个痛苦的自己,就会通过拯救别人,来拯救曾经的自己;
进而,使自己内心那个痛苦的小孩感到慰藉和疗愈。
![]()
来源:pexels
加利福尼亚的临床心理学家Mary C. Lamia 博士认为:
“白骑士可以是任何性别和年龄的人,但他们的唯一共性是,他们都试图从拯救别人的需要中拯救自己。”
然而,“感到疗愈”,并非真的能从中得到疗愈,“白骑士”们的拯救行为有时会害人害己。
当姐妹的前男友得知她买了房,第一反应不是由衷为她祝福,而是暴跳如雷:
“你根本就是在利用我对你的好。”
他变得越来越冷淡,和当初善良无私的样子判若两人,甚至控制她的生活,不准她去酒吧、接触异性。
分手一段时间后,姐妹发现他有了新恋情,新女友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和当初那个孤苦无依的自己如出一辙。
这才让她发现:
前男友爱的不是自己,而是“被需要”、“被依赖”的感觉。
然而,曾经的苦难已经发生,拯救再多人也不会改变过去。
“白骑士”寄希望于通过拯救他人来拯救自己,实际上只是一次次伪装强大、重复苦难场景。
不平等的关系无法带来疗愈,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段健康的关系和专业的心理治疗。
03
健康平等的关系,
才是痛苦的出口
单方面的奉献和满足,并不能抚平伤痛,好的关系来自“你来我往”的互动。
无论是寻求一位“骑士型伴侣”,还是想要帮助伴侣,平等地交换能量,才能带来真正的疗愈。
首先,爱人如己。
“无私奉献”总会有掏空自己的一天,“利他讨好”的人设也早晚会精疲力尽;
对别人多好,就对自己多好,把爱平等给与自己和他人,才能心平气和在这段关系中走下去。
如果难以保持冷静,可以使用思维记录表,来帮助自己在关系中保持理性:
感到痛苦时,记录下:
发生痛苦时的情境、自动浮现的负面想法、随之而来的痛苦情绪。
然后,像一个侦探一样,寻找证据反对负面、不理性的想法,并发展出一个更平衡、理性的想法。
比如:
“他肯定生我的气了”——
“我们上次见面还很愉快,他生我气的可能性很小”;
“他越来越不需要我了”——
“他和我在一起后,让自己越来越好,这说明我也是个很好的人”。
或者,可以奉行人际交往中的黄金原则:
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就用什么方式对待别人。
比如:
恋人遇到挫折、不安时,冷静下来,倾听恋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恋人在关系中犯错时,不逼对方认错,坚守底线同时也给与容错空间;
恋人举棋不定时,不替TA做决定,但会帮TA理清思路、用行动引导对方;
恋人不自信时,比TA更相信“你能行”,鼓励恋人表达主见,提醒TA“你的感受也很重要”。
![]()
来源:pexels
其次,将彼此的课题分开。
感到对方对自己的事干涉太多、或者自己忍不住想干涉别人时,问自己两个问题:
“这个决定/后果最终由谁来承担?”
——这是谁的课题。
“我的帮助是对方主动、明确请求的,还是我一厢情愿提供的?”
——这是边界的试金石。
日常生活中,除非对方明确提出需要帮助,否则忍住你的保护欲和拯救欲。
观察并尊重对方,相信TA有处理自己问题的能力和权利;
当对方陷入困境,你可以主动说:
“我感觉你现在挺难的,我相信你有能力找到解决的办法,但如果你需要我,我随时都在。”
这句话既表达了支持,也划清了边界,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对方。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十分触动我的话:
相爱并非是一场不平等的向下兼容,而是一场平等的能量互换。
我们内心的痛苦伤痛,不会因为一次“拯救”和“保护”烟消云散,但好的亲密关系,能够长久涵容我们疗愈自己。
当你可以平等地相爱,就有了一个体验人生的崭新视角。
心理爱好者考证/副业推荐
可从事心理行业,可增加额外收入
可成为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
↓戳图,添加老师咨询↓
含1对1指导规划 + 课程体验
如果你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服务,可以考虑壹点灵的心理服务,这里有 5000 万客户咨询,严选 2% 顶尖咨询师服务,可进行线上或线下咨询服务,他们专业、真诚,且已经准备好,识别下方二维码可预约咨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