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芯片板块的狂欢,让我想起了18年前第一次用量化系统时的震撼。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市场里藏着这么多我们看不见的秘密。
一、芯片狂欢背后的冷思考
11月6日,A股市场迎来强势反弹,芯片股表现尤为亮眼。海光信息早盘一度大涨超10%,寒武纪也大涨超7%。表面看是AMD出口许可的利好刺激,但你知道吗?早在消息公布前一周,量化系统就监测到相关个股出现异常活跃的"机构库存"数据。
![]()
这让我想起一个残酷的事实:过去这些年,从2016年1月到2019年6月,上交所数据显示所有资金规模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收益都是负的,而机构投资者平均盈利1344万。更讽刺的是,2015年牛市期间,散户亏得比熊市还多。
二、定价权的游戏规则
很多人以为机构强是因为调研能力强、估值准。但真相是:A股的定价权从第一天起就掌握在机构手里。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市场机制决定的。就像芯片板块今天的狂欢,你以为是在炒AMD概念?太天真了。
![]()
我见过太多散户学估值、学调研,最后亏得更惨。为什么?因为方向错了。二级市场的本质是定价权博弈,不是价值发现。就像两个预增股「盛屯矿业」和「齐峰新材」,一个持续上涨,一个高开低走。
三、大数据下的真相时刻
看看这两张图:
![]()
![]()
表面都是预增利好,结果天壤之别。有人说是黄金概念带动的,但量化数据告诉我真相:
![]()
![]()
橙色柱体就是"机构库存"数据。当这个数据活跃时,股价往往上涨;反之则下跌。大资金早就对盛屯矿业的预增有预判,而齐峰新材虽然也预增,但根本没有机构参与。
四、给散户的生存指南
18年量化交易经验告诉我三点:
不要迷信利好利空,要看机构行为
不要跟风调研估值,要懂博弈本质
不要相信表面数据,要找真实痕迹
今天的芯片行情看似热闹,但真正赚钱的永远是那些提前看到"机构库存"异动的人。记住:在这个市场里,数据不会说谎,但消息会;走势不会骗人,但解读会。
声明: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仅供交流参考。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与操作建议。谨防冒用名义的收费服务与荐股行为。若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投资路上,愿与各位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