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一常见的慢性疾病,困扰着无数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而在高血压治疗中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部分人坚持服用降压药,但血压值却依然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或持续徘徊在警戒线边缘,伴随的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更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面对这一困境,拥有近40年临床经验的陈广垠主任指出,破解血压居高不下的难题,关键在于探寻其背后的病根。
![]()
血压之“标”与身体之“本”
陈广垠主任认为,在现代医学的精准诊断与药物治疗之外,我们更需要一种整体视角。他将高血压视为一个重要的“信号”,这个信号提示身体内部的平衡被打破了。
“许多患者只关注血压计上的数字,吃了药数字降下来便觉得万事大吉,一旦数字回升或出现波动,就焦虑不已。这其实是陷入了误区。”陈主任解释道,“从中医理论看,血压升高多是由于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单纯降压,有时只是暂时压制了信号,而那个发出信号的源头——失衡的身体内环境,并未得到有效调整。”
探寻根源:肝、肾、脾功能失调是核心
陈广垠主任结合数十载临证心得,总结出血压长期不稳定的核心病机,主要与肝、肾、脾三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阳上亢,扰动气血: 长期精神紧张、情绪不畅,可能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化为肝火,使肝阳亢盛向上冲扰。这类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头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血压也容易在情绪激动时骤然升高。
肾阴亏虚,滋养不足: 肾主水,为人体阴阳之根。中年以后,或劳倦过度,易导致肾阴亏虚。阴不制阳,就会产生虚火上炎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血压多以舒张压偏高为特点,且夜间血压可能更高。
脾虚痰湿,阻滞脉络: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会损伤脾胃功能。脾虚则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导致痰湿内生产生。这些痰湿之邪阻滞经络,令气血运行不畅,身体为了保障供血便会代偿性地升高血压。此类患者多伴有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头昏蒙不清等症状。
陈主任强调,临床情况往往复杂交错,常是多种证型并存,如“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痰瘀互结”,需要医生细致辨证,才能精准把握每位患者独特的病根。
治疗新思:从“单纯降压”到“整体调理”
![]()
基于上述认识,陈广垠主任在治疗高血压时,倡导“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的个体化方案。他明确指出,所有患者必须首先在心血管内科进行规范诊断,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这是控制病情的基础。而中医的介入,旨在解决标准方案难以处理的残留问题。
曾有一位被高血压困扰十余年的患者,在服用三种降压药后,血压仍难以稳定,且伴有严重头晕和失眠。经陈主任辨证,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上扰”。在维持原西药方案的基础上,陈主任为其制定了滋补肝肾、平抑肝阳的方案。经过数月调理,该患者不仅血压变得平稳易控,困扰多年的头晕和失眠问题也迎刃而解,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探寻血压居高不下的根源,是实现有效管理的真正开端。而陈广垠主任的“标本兼治”理念,也为众多高血压患者指明了方向,也让长期稳压、身心同安的目标变得触手可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