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
![]()
技艺与品牌的守护接力
商标的“回家路”



在长江万里冲积出的沙洲绿岛——扬中,湿润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优质的芦柳竹,也滋养出一项珍贵的非遗技艺:扬中的箫笛制作技艺。
这里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位民族乐器制作领域的高级工艺师——常敦明先生。1989年,他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退休后,回到家乡扬中,创办了长鸣乐器厂。多年来,长鸣乐器制作的箫笛,音位准确、音域宽广、音色明亮、造型典雅,不仅是演奏佳品,更是精致的工艺品。

01
“爷爷的技艺”与“孙子的守护”
80后小伙常阳,是常敦明的孙子,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他自幼跟随祖父学习笛箫制作,如今已是长鸣乐器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也是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他回忆道:“长鸣乐器创办之初,就因爷爷的名气而全国知名。90年代初,我们的箫笛产品已畅销海内外,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据介绍,长鸣乐器目前是江苏省内箫笛制作的头部企业,占据省内箫笛销售50%左右的市场。
![]()
![]()

02
一通电话,惊醒了“商标梦”
![]()
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几乎断送了长鸣乐器的未来。
常阳说:“有客户打电话问,你们的长鸣竹笛,是长鸣牌吗?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结果对方说,不对,这个商标不在你们手里,你们这是违规使用。”
这通电话让长鸣乐器意识到,“长鸣”商标已被人抢注。那一年的长鸣乐器销售受到巨大冲击,产品无法出口,许多大专院校和院团也不再使用他们的竹笛。

03
痛定思痛,走上“品牌收复路”
长鸣乐器迅速注册了“常敦明”商标,并投入新产品的标注。该商标也连续多年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
但二十多年来,他们从未放弃追回“长鸣”本名。
直到2021年,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长鸣乐器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长鸣”品牌商标。

品牌回归
![]()
![]()

04
创新不止,专利护航“双韵笛”
近年来,常阳带领团队研发了“木包竹(笛)”并申请了专利,取名“双韵笛”,这款新竹笛外面是木,里面是竹,音色与竹音很是相近。
“过去我们推出新产品,一两个月内,市面上就会出现大量同款产品。而‘双韵笛’不同,我们提前申请了专利,这两三年都没有人敢侵权。”
此外,长鸣乐器研制的双接铜箫、双接铜笛、倍大低音弯管笛等创新产品,也都获得了国家专利,向内促进了长鸣乐器箫笛制作技艺不断提升。
![]()
![]()

05
版权新时代,非遗迎来新契机
2025年7月,国家版权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版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让常阳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作为一名‘新非遗人’,我过去对专利、商标、版权意识比较淡薄。经历了很多波澜和起伏后,我意识到版权不仅能提高市场占有率,还能美化产品外观设计。我应该好好去了解它、重视它。希望未来,我们能积极融入版权体系,让非遗技艺在版权的护航下,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提升。”
![]()

![]()
如今
长鸣乐器年产箫笛2万多支
远销海内外
深受民乐爱好者喜爱
这一段关于
传承、失落与重建的品牌故事
仍在继续……
来源:一起镇江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