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Innocent Roland
2023年12月,瑞幸咖啡和超级火爆的动漫IP《鬼灭之刃》推出了一次联名活动,联名以新品“绯樱拿铁”为核心,采取了一系列营销动作,结果在短短一周内卖出了1000万杯,刷爆了社交平台。
时间来到2025年11月,瑞幸再次携手《鬼灭之刃》进行联名。这次,他们不仅推出了“全角色”限定杯和“红豆拿铁”等主题新品,从联系上来看,这次和鬼灭之刃的联名,大概率是因为鬼灭之刃剧场版即将在国内上映,瑞幸选择此时联动必然能够吸引大量IP粉丝的关注,甚至与即将上线的剧场版产生一定联动,从而吸引更大范围的社交媒体讨论度。
![]()
用户、IP与产品的三重共振逻辑
这些年,瑞幸咖啡联动了大量二次元IP,而且每次几乎都能引起不小的话题热度,堪称联名界的“收割机”。从商业角度看,瑞幸每次联名都能获得广泛讨论,并大多转化为不错的销量,关键在于精准拿捏了用户群、IP热度周期和产品创新三大要素的共振。
首先,是用户群的高度契合,瑞幸的核心用户一直是18~35岁的年轻白领和学生(占比超70%),而《鬼灭之刃》的核心受众与这群人高度重合。2025年第三季度B站的数据显示,《鬼灭之刃》动画播放量累计超5亿,观众中18~28岁占62%,女性占58%(瑞幸女性用户约占60%)。
更妙的是,《鬼灭之刃》热血又治愈的故事内核,与瑞幸追求“日常小确幸”的品牌调性天然互补,非常能打动在生活中寻求温暖的年轻人。
其次,则是很好的利用了IP长尾热度,热门IP的影响力往往具有长尾效应。《鬼灭之刃》虽已完结三年,但热度并未消退——剧场版《无限列车篇》的续作定档2026年,官方全球巡展覆盖12个国家,周边产品年销售额依然超过3亿元。
瑞幸此时选择联名,就是在“借IP的长尾流量”。一来避开了IP巅峰期各品牌高成本竞争的锋芒,二来可以通过怀旧的“回忆杀”勾起老粉丝的情怀,同时吸引因续作而入坑的新粉丝。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推移,热门IP常会沉淀为经典。老粉丝不断产出同人创作和梗文化,吸引越来越多新人关注,让IP的粉丝圈子持续扩大,这也给了瑞幸更多“破圈”的空间。
产品创新巧思:最后是产品层面的贴合与创新。细看这次联名,可以发现瑞幸在包装设计、口味开发和联名周边上都下了功夫。比如,他们推出了一款“红豆子拿铁”,呼应《鬼灭之刃》中的角色祢豆子(名字里带“豆子”),在产品口味上玩了一把与角色形象相呼应的有趣组合。
![]()
![]()
二次元情感消费与
三次元服务承接的结构性错位
然而,联名带来的并非全是正面效果。随着销量和声量一起“破圈”的,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从产品设计来看,瑞幸这次在包装和口味上费尽心思贴合IP,吸引了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却也无形中增加了店员的压力。毕竟,再热门的IP也不可能让所有年龄段的店员都熟悉。
这次联名期间,就因为一位瑞幸员工的一条社交媒体发帖,把品牌和二次元粉丝之间的矛盾推上了风口浪尖。那位店员在帖子里语气无奈地写道:“如果想拿到特定角色的杯子,请在备注里写清楚角色特点,不要只写名字或者昵称,谢谢大家体谅。”本来这是服务中很普通的提醒,却意外点燃了粉丝们的情绪。许多鬼灭粉丝质问:“搞联名却不提前培训员工,这是不是不尊重我们喜欢的IP?”
出现这种争议,本质上是“二次元用户的情感需求”和“三次元(现实)服务标准化逻辑”之间的错位。在粉丝看来,他们买联名产品更多是出于情感消费——花钱买的是对喜欢角色的爱和认同。但对瑞幸来说,在考虑用户情感的同时还得兼顾门店运营效率和标准化服务。毕竟,瑞幸频繁做联名,说白了就是想用IP带来的热度流量来对冲咖啡市场日渐饱和的竞争,好从无休止的价格战中突围。
具体到这次事件,发帖店员也有他的苦衷。此次瑞幸×鬼灭之刃联名一口气推出了10款不同杯子——包括炭治郎、祢豆子、善逸、伊之助、富冈义勇、蝴蝶忍6个主要角色款,两款角色大合照款,以及两款普通主题款。角色这么多,联名上新期间订单量又暴涨,再加上瑞幸最近联名活动一个接一个,如果顾客在下单备注里使用昵称或简称点名杯子,而店员(作为圈外人)没有充分培训,就非常容易拿错款式、出错订单。
但站在粉丝的角度,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二次元粉丝圈子里,大家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黑话”。角色的爱称简称、剧情延伸出的梗、特殊造型的别称等等,这些圈内用语早就是粉丝们交流的日常。而且对粉丝而言,购买联名周边本身就是一种情怀投入。用“内子扣酱”(祢豆子的日文昵称音译)来称呼祢豆子,这些说法在圈内听来再自然不过,代表的正是他们对角色的喜爱。
再加上,瑞幸在2023年首次联名鬼灭时,据传培训资料里明确要求店员熟记“角色背景+杯款对应关系”。可两年后再次联名,却没有同步更新培训内容,这难免让粉丝觉得“这次联名品牌很敷衍”。结果,这场小小的误会最终演变成了对“品牌联名诚意”的一场大讨论。店员发帖后48小时内,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就冲上了5亿+。瑞幸官方不得不紧急回应,表示“已加强员工培训,新增角色速查手册,并优化下单备注提示页面”。
说到底,这次风波中,店员和粉丝其实都没有绝对的错。矛盾的根源在于瑞幸高频次的联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小众圈层文化的特殊性。粉丝圈文化和传统大众传播的逻辑完全不同:在大众媒体时代,营销讲究“求同”,尽量寻找最大公约数,用共性去吸引更多受众;但在社交媒体时代,要打动特定圈层的用户,反倒要强调“求异”,突出与众不同——没有差异,就无法形成独特的圈层认同。
![]()
结语
从2023年鬼灭之刃的首次联名到2025年这次“备注风波”,瑞幸IP联名背后的底层逻辑始终没变:他们卖的不是咖啡,而是那种与用户“在一起”的感觉。
在新的消费时代,用户的忠诚度不再来自产品功能差异,而更多来自品牌能否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瑞幸频繁推出IP联名,本质上就是在营造一个“年轻人的文化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喝一杯联名咖啡不光是为了解渴,更意味着参与了一场和同好们的狂欢,收藏了一份与喜爱IP的共同记忆,见证品牌与自己一同成长。
这样密集的IP联名固然能快速提升品牌在特定圈层的渗透率,但也对品牌和门店的一线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这次鬼灭联名出现争议,归根结底是店员希望粉丝点单时能使用统一称呼,好让自己少出错、提效率;可是这种“统一化”要求,却恰恰磨灭了粉丝圈层文化中最珍贵的东西——差异化的表达,自然引起了粉丝的不满。
正如一位快餐品牌高管在接受 Morketing 采访时所说:“粉丝不是来捍卫品牌的,他们捍卫的是自己的观念。”因此,未来各品牌在做联名营销时,或许都需要认真思考:能否真正做到“求异”?只有尊重圈层文化、激发用户认同感,联名才能真正发挥情感价值,与消费者建立持久而深厚的联系,而不是只换来一时的销量飙升。
点击小程序,报名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