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一清晨九点,北京国贸地铁站C口人潮涌动,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在瑞幸咖啡的取餐窗口短暂停留,顺手接过已在线下单的饮品,随即汇入奔向写字楼的人流之中。
2. 这样的画面,如今已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中屡见不鲜。从瑞幸、肯德基到罗森、美团,一线消费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节奏,将门店布局深入城市交通网络的核心节点,一场围绕“通勤场景”的商业争夺战悄然拉开帷幕。
3. 头部品牌集体进驻地铁空间,根本动因在于其背后蕴藏的巨大流量价值。依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送乘客达322.57亿人次,其中地铁客运量高达310.42亿人次。
![]()
4.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的年度客流规模均已超过30亿人次大关。这意味着,地铁系统每天都在高效聚集近亿级具有稳定收入水平与高频消费行为特征的目标人群,构成极具吸引力的精准市场。
5. 此轮商业扩张的背后,是政策层面持续释放的支持信号。自2024年12月1日起,《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方向。
6.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北京市推动具备条件的地铁站点开展综合开发,增设便利店、快餐售卖车等便民服务设施,提升出行配套能力。
![]()
7. 天津市商务局在《天津市消费空间提质方案》中明确鼓励利用地铁车站闲置区域发展便民型商业;青岛地铁集团更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其商业化运营迈入专业化、国际化新阶段。
8. 政策环境的优化为品牌入驻扫清了制度障碍,与此同时,地铁运营方也将原本零散分布的空间资源——如旧式售票亭、换乘走廊等——重新整合改造为可经营性商业点位,探索“以人流促消费”的新型转化路径,同步改善市民日常出行的服务体验。
![]()
模式创新:精准狙击“通勤牛马”的每一分钟
9. 相较于传统门店形态,地铁内设店铺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深度重构,核心目标聚焦于效率最大化与流程极简化。
10. 瑞幸推出的“快取店”仅占地约20平方米,取消堂食区,通过科学动线设计,实现用户“线上预订、线下即取”,全程不影响通勤节奏。
11. 肯德基则在望京站等人流密集换乘通道部署早餐餐车和无人售货车,提供预加热食品,“一分钟完成取餐,热美式握在手中尚有温度”。部分机型支持扫码支付、自助开柜取物,达成全天候无间断服务。
![]()
12. 美团推出“食光机”项目,以移动餐车与智能自提柜形式,整合多个餐饮品牌的标准化早餐产品,兼顾预约预订与即时购买两种使用场景。
13. 罗森、7-Eleven等连锁便利店同步上线饭团、便当类即食商品,进一步拓宽通勤时段的饮食选择范围。
14. 上述各类模式的共通之处在于:产品高度统一标准、交易全程数字化、操作流程极度精简。它们争夺的是通勤途中那短短几分钟的时间窗口,解决的是“多睡一会儿”与“吃上一顿热乎早餐”之间的现实矛盾。
![]()
逃离商场:餐饮品牌开启“毛细血管式”场景渗透
15. 地铁开店热潮的兴起,本质上是餐饮企业在传统选址红利逐渐消退背景下的战略转型。
16. 根据《2025中国商业地产白皮书》披露的信息,全国重点城市购物中心平均空置率已攀升至14.2%,部分三线城市个别项目空置比例甚至突破22%。
17. 核心商圈租金居高不下,而实际客流量却呈现分散化趋势,昔日被视为黄金入口的大型商场正面临增长瓶颈。品牌方逐渐意识到,与其在存量市场中激烈内卷,不如主动贴近消费者真实生活动线,实施“毛细血管式”的精细化场景覆盖。
![]()
18. 于是我们看到:旅游景区成为塑造品牌形象的新舞台,星巴克先后在敦煌莫高窟、丽江玉龙雪山开设主题门店,将品牌文化与自然人文地标深度融合。
19. 下沉市场被进一步深耕,蜜雪冰城在河南农村地区试点“麦田配送”服务,骑手直接将冷饮送达正在劳作的农户手中。高铁站、机场航站楼、高校校园、医院门诊区等特定场域,也成为品牌争相布局的关键触点。
20. 这种从被动等待顾客上门转向主动寻找消费机会的经营理念转变,正是餐饮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的必然出路。谁能更贴近用户日常轨迹,谁能更快响应碎片化、即时性的需求,谁就更有可能赢得未来市场的主导权。
未来展望:更细分、更智能、更多元的站内消费图景
21. 地铁餐饮生态的演进远未抵达终点。接下来,品类将进一步细化升级:除现有的咖啡、西式简餐、日式盒饭外,更适合本土口味的热粥、汤面、煎饼果子等中式早餐,有望借助技术创新(如智能保温技术、快速复热设备)实现在地铁环境中的规范化供应。
22. 技术应用将更加深入融合:AI算法用于预测每日销量并指导备货,无人智能柜全面普及,视觉识别结算系统广泛应用,大幅减少排队时间,真正实现“伸手即得、拿了就走”的极致体验。
![]()
23. 空间功能也将持续优化:在空间条件允许的站点,或将出现配备站立式吧台、USB充电接口的小型休憩区,让短暂用餐过程变得更加舒适便捷。
24. 商业形态还将走向跨界联动:地铁商业不再局限于餐饮范畴,可能逐步引入文创产品展销、品牌快闪活动以及打印复印、手机应急充电等便民服务,构建一个集消费、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微型生态圈。
25. 瑞幸咖啡国贸站那抹鲜明的蓝色标识,不只是一个零售终端的视觉符号,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它象征着餐饮品牌的竞争疆域,已经从繁华商圈的玻璃橱窗,延伸至亿万普通人每日必经的地下通道。
26. 这场发生在城市地下的“咖啡战役”,实质是品牌对用户注意力与时间资源的终极博弈。当一杯温热的饮品成为支撑无数“通勤族”开启新一天的能量补给,品牌也就在这座城市最活跃的脉搏跳动中,寻得了属于自己的新生长土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