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进入10月以来,西贝的闭店通知已在全国多地接连出现。
10月1日,苏州繁花中心店正式停业;10月18日,汕头唯一门店——万象城店营业结束后关闭;10月19日,南京六合欢乐港店贴出停业公告并当日歇业、北京石景山京西珠宝城店也被客服确认关闭。
到了11月,深圳西丽万科云城店因铺面到期闭店,成为又一个加入闭店名单的门店。
![]()
●图源:小红书网友
与此同时,据《极目新闻》、《蓝鲸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西贝在贾国龙闭麦后降价又发券,北京、上海、武汉等多地门店再现排队潮,回暖明显。
![]()
![]()
于是,一幅奇怪的图景出现了:
一边是冷清的“暂停营业”,另一边却是热闹的“排队长龙”;一边在收缩,另一边却在爆满。
餐饮业的寒冬还没走远,西贝却在关门与排队之间,上演着现实版的冰与火之歌。
表面上看,这些门店闭店的直接原因是租约到期或发展规划调整,但背后离不开9月中旬爆发的预制菜风波带来的冲击。
![]()
●图源:微博@罗永浩
创始人贾国龙曾扬言“宁可生意不做也要辩是非”,如今面对关店潮和舆论危机,不知他又作何感想。
而这场始于预制菜风波的品牌危机,正以一种矛盾的姿态蔓延,贾国龙一手打造的西北菜帝国,似乎正站在闭店与复苏的十字路口。
![]()
预制菜风波撕裂信任
一切始于2025年9月10日,当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这么贵”时,谁也没想到这会演变成一场席卷餐饮行业的信任海啸。
彼时罗永浩的言论像一把利剑,直指西贝的核心矛盾——高价与价值的不匹配。
消费者们对此纷纷响应,是因为他们也发现,自己介意的并不是预制菜,而是价格的不匹配。
![]()
这种被欺骗感在网上迅速蔓延,西贝积攒多年的品牌信誉在几天之内土崩瓦解。
而创始人贾国龙的回应,更是火上浇油。
他不仅强硬否认使用预制菜,还宣布将起诉罗永浩“恶意诋毁商誉”,甚至公开了罗永浩的消费细节和包厢监控,进而引发了侵犯隐私的争议。
![]()
●图源:微博@新浪财经
这种对抗式公关堪称“灾难级”,它将一场普通的消费者投诉升级为企业与公众的对立。
更讽刺的是,西贝为了自证清白开放后厨直播,却意外暴露了中央厨房的预制食材,如袋装鸡汤和冷冻鱼,让自己主打“现场制作”的承诺沦为空谈。
随着不断的爆料,消费者们尤其是带孩子的家庭客群,彻底坐不住了。他们原本冲着“儿童餐安全”而来,却意外发现西蓝花的保质期可能比孩子都大。
![]()
●图源:潮新闻
数据显示,风波爆发后,西贝全国门店日营业额损失达200万至300万元,多地门店客流腰斩,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
例如,苏州门店生意下滑50%,石家庄门店堂食减少一半,外卖暴跌70%。
同时,退卡潮汹涌而来,西贝手握800万用户的20亿储值金面临挤兑风险。
有员工爆料称,部分门店每月亏损十几万,不得不简化退卡流程或取消小时工。
总的来说,这场危机不仅仅是舆论的反噬,更是西贝长期高价策略与消费者信任脱节的必然结果。
罗永浩的质疑不过是一根导火索,点燃了积压已久的公众愤怒。
![]()
降价发券换来的短暂春天
面对空前的经营压力,西贝在9月中旬开启了一场紧急自救。
首先是一封致歉信,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不符”,并承诺在10月1日前完成9项整改,包括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将儿童餐牛肉酱和烤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制等等。
然而,这封信因用语不当(如“顾客虐我千百遍”)被批缺乏诚意,网友嘲讽其“换汤不换药”。
![]()
![]()
更实际的是,西贝祭出了两大杀手锏:降价和代金券。
从10月1日起,西贝全国门店对部分菜品调价,例如草原嫩烤羊排从119元降至99元,葱香烤鱼从89元降至79元,黄米凉糕从29元降至26元,降幅最高超过20%。
同时,西贝发起了多轮代金券活动:9月24日至10月8日,消费即送100元无门槛堂食券;10月9日至10月31日,实付每满50元送50元代金券。
![]()
●图源:西贝
这些举措立竿见影,一批“薅羊毛”攻略在网上持续爆火:花个位数领100元券、组合菜品实现“0元用餐”等层出不穷。
真金白银的补贴让西贝门店重现排队景象,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工作日午市需等位半小时,上座率回升至80%以上。
消费者的反馈中,有人称赞服务提升和菜品口感改善,例如等餐时的免费热茶和瓜子,以及烤鸭的现场制作。
![]()
但繁荣的背后仍旧隐藏着忧患:黄牛党卖券败好感、“免费吃活动都能做,预制菜是有多便宜”等评论屡见不鲜、许多顾客排队只是为了用掉代金券,“活动一停,感情清零”。
事实上,西贝的整改大多是将中央厨房的工序转移到门店,如解冻和腌制,而非彻底重构供应链。
例如,嫩烤大黄鱼仍依赖冷冻鱼去刺,西兰花只是缩短使用期,并未改变预制本质。
更深远的是,降价可能稀释品牌价值,而竞品如海底捞趁机推出“宝宝餐厅”,抢夺西贝的核心家庭客群。
西贝用短期补贴换来了客流回暖,但信任修复还远未完成。
![]()
透明与真诚才是生存法则
西贝的冰火两重天现象,不仅是企业个体的危机,更是餐饮行业转型的缩影。
在消费者主权时代,知情权和选择权已经成为决策核心。
与西贝的“文字游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乡鸡的透明实践;
后者用绿、橙、红标明确区分现做、半预制和全预制菜品,公开供应商和制作流程,赢得了消费者认可。
![]()
●图源:小红书@很皮的皮卡丘
同样,萨莉亚以低价透明策略站稳市场,从未因预制菜而受到质疑。
两个案例印证了一个简单道理:消费者不排斥预制菜,但拒绝被欺骗。
从监管层面来看,西贝事件加速了行业变革。
国家卫健委《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拟强制餐饮明示预制菜使用,上海等地试点“明厨亮灶+预制菜公示”。
由此看来,餐饮业正从“效率竞赛”转向“信任竞赛”,未来能公开供应链的企业将抢先赢得红利。
反观西贝,其公关接连失误暴露了内部管理的混乱,温情小作文更是沦为全网笑谈。
![]()
![]()
而贾国龙从强硬起诉到沉默退场的转变,说明了企业平衡创始人个性与组织理性的重要性,应该用专业团队应对品牌危机。
更深层看,西贝的困境揭示了餐饮工业化与消费端诉求的冲突。
消费者追求“锅气”和新鲜体验,而企业追求标准化和降本增效。
所以,问题并非“预制菜”三个字,而是品牌承诺与顾客感知之间的落差。
西贝试图用高价维系“高端”形象,却忽略了价值匹配问题。
总之,消费者能接受贵,但不能接受当冤大头。
西贝的教训警示了所有餐饮人:在信息透明时代,真诚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底线;只有将透明融入血脉,才有重建信任的可能。
![]()
品牌的信任账,迟早要还
西贝的故事远未结束。
闭店潮与排队潮交织的分裂景象,映射出中国餐饮业的阵痛与希望。
贾国龙曾说“未来餐饮是高效率打败低效率”,但西贝的遭遇证明,没有信任为基石的效率,终将崩塌。
消费者可以接受预制菜,也可以接受合理的高价,但不能接受被欺骗、被收割。
西贝若能彻底转向透明,或许还能在寒冬中觅得生机;否则,这场冰火两重天的闹剧,可能会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毫无疑问,在餐饮业的十字路口,唯一确定的是:谁把消费者当傻子,谁就会被市场抛弃。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200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