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想象中,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总是行为怪异、言语混乱的形象。这种刻板印象导致社会大众对心理疾病患者产生误解,甚至把他们当作是危险人群。实际上,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与普通人都是一样的,他们只是正在经历一段困难时期。
为什么会有病耻感?
病耻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社会层面的病耻感体现在很多人对心理疾病的错误认知,比如认为患者都是"疯子",或者认为他们没办法正常工作。
![]()
更严重的是,患者心理的自我病耻感。很多患者会把外界的歧视最后全部都转化成对自己的否定、自卑等情绪,然后开始回避社交,也不进行治疗,这种情况在门诊的日常接诊中经常遇到。
病耻感带来的严重后果
孙华松主任说:"很多患者明明已经出现明显症状,但是因为害怕被贴标签而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病耻感不仅影响及时就医,还会造成社会隔离。患者因为担心被歧视,然后拒绝社交,这反而让他们失去重要的社会支持。在极端情况下,不及时治疗的心理问题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
怎么才能消除病耻感?
孙主任建议,首先要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一样,都需要专业治疗。对于正在经历心理困扰的人,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的状况,同时也要接纳自己现在的状态。按时就诊服药,坚持完成治疗过程。”
![]()
对于患者家属和社会大众,孙主任呼吁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简单的陪伴和倾听,往往就能给患者带来很大力量。我们应该用对待其他疾病患者的态度来看待心理疾病患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