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芯片狂欢下的冷思考
昨天朋友圈被芯片股刷屏了。海光信息早盘飙涨10%,寒武纪跟涨7%,整个板块红得发紫。AMD拿到对华出口许可的消息像一针强心剂,把市场情绪直接顶到沸点。我盯着交易软件,看着那些追高的买单像烟花一样炸开,突然想起十八年前那个同样热血沸腾的下午。
![]()
那时候我刚接触量化系统,亲眼见证过太多次类似的剧情:突发利好→散户蜂拥→机构暗度陈仓。现在摩尔线程要IPO了,沐曦集成电路过会了,超聚变拿下液冷服务器头把交椅…故事比当年更动听,但资本游戏的本质从未改变。
二、当K线开始"说谎"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两只股票都是高位回调后反弹,技术图形像双胞胎。左边那只后来一飞冲天,右边那个却成了万人坑。传统派会告诉你:"看量能啊!突破要放量!"可到底放多少算达标?5%?10%?还是只可意会的"温和放量"?
![]()
我见过太多人被这种似是而非的说辞带进沟里。去年有只半导体股,突破时成交量是20日均量的1.8倍,按教科书算达标了吧?结果呢?冲高回落套牢一片。后来量化数据告诉我真相:那天橙色柱体(机构库存)根本没动静,全是游资对倒出的量。
三、撕裂表象的X光机
真正的交易意图从来不会写在K线上。就像现在芯片板块热火朝天,但有些票的机构库存已经连续三周萎缩。这就像宴席散场前最热闹的敬酒环节,明眼人该找代驾了。
![]()
我的系统里有组特别有意思的数据:当蓝色"回补"柱体遇上橙色"库存",那就是机构在偷偷补仓;如果只有蓝柱没有橙柱,八成是散户在博反弹。去年我用这个法子躲过三次大跌——不是因为我多神,而是数据不会撒谎。
四、两个世界的分水岭
来看个活生生的对比。左边这只票回调时:蓝柱(回补)+橙柱(库存)双双放大;右边那个只有孤零零的蓝柱。结果呢?
![]()
左边三个月后翻倍,右边挣扎了半年还在原地。最讽刺的是,当时右边股票的股吧里全是"黄金坑""主力洗盘"的呐喊。现在回头看,哪有什么主力?分明是散户互割。
五、在量子世界做投资
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技术分析的天下。当英伟达CEO说"中国将赢AI竞赛"时,你知道他持仓里中国AI概念股占比多少吗?当券商高喊"科技成长主线"时,他们自营盘在悄悄减持什么?
我用十八年时间验证了一个真理:与其猜主力心思,不如直接看他们在干什么。就像现在芯片板块的火爆行情——有些票的机构库存正在创年内新高,有些却只是借利好出货。这个差别,将决定三个月后谁在笑谁在哭。
六、给迷路者的指南针
昨天有年轻投资人问我:"现在该追芯片股吗?"我的回答是:"先问问你的交易系统。"如果你连当下是机构震仓还是派发都分不清,任何决策都是赌博。
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热点:新能源车、元宇宙、ChatGPT…哪个不是开始轰轰烈烈?但最终赚钱的永远是能看懂资金语言的人。
七、尾声处的曙光
回到开篇的海光信息。今天它又涨了5%,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机构库存连续18个交易日放大——这才是真正的行情基石。相比之下,某些跟风上涨的芯片股,橙色柱体已经若隐若现…
记住:在这个市场里,K线会说谎,财报会化妆,唯有真金白银的交易行为从不说谎。找到适合你的观测工具,比打听十个内幕消息都管用。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数据及案例均来自公开渠道收集整理,仅代表个人观点交流之用。证券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或操作方式,亦未开设任何收费社群。如发现冒用本人名义从事证券咨询活动者请立即报警。部分素材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提示:量化工具如同显微镜,能让你看清市场的毛细血管流动状态——但这不意味着你能预测明天是晴是雨。找到与自己投资风格匹配的数据维度才是关键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