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门进来的那一刻,54岁的刘阿姨神情满是疑惑。她皱着眉头问道:“医生,我怎么每年体检都能查出肠道息肉?明明生活也不算糟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坐在她对面的消化科医生李主任一边翻阅报告,一边轻声解释:“其实,息肉的出现,和你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都忽略了餐桌上那些‘隐形杀手’?”
刘阿姨听后,沉默了几秒,开始细细回想自己的一日三餐,却怎么也想不到那几样最普通的食物,才是身体“埋雷”的地方。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或亲友明明饮食清淡,却总是反复被息肉困扰?
![]()
肠道息肉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许多人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小问题,一不留神却演变为大麻烦。其实,息肉并非突如其来,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中老年人肠道息肉患病率高达35%-56%。到底是谁在幕后“推波助澜”?医生指出,高脂高糖食物、加工肉制品、缺乏膳食纤维这三大类食物,是肠道息肉的主要“温床”。高脂饮食会刺激胆汁分泌,损伤肠道内膜,增加良性甚至恶变的风险。
《中国膳食指南》明确提出:长期摄入高脂、高热量餐食的人,肠道息肉发生风险比均衡饮食者高出约48%。另外,加工肉制品如腊肠、火腿、培根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过量摄入会大幅提升肠癌及息肉的发生概率。
![]()
别忘了,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帮助“清扫”肠道垃圾,而我国中老年人的膳食纤维实际摄入量仅有推荐量的60%左右,这就让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存留、刺激内膜,给息肉留下了生长空间。
你是不是也习惯把加工肉当零食,小菜一碟却频频入口、日积月累?就连许多自认“清淡健康”的中老年人,也往往在膳食纤维这一环节“掉队”,无形中给息肉提供了滋生的沃土。
坚持不良饮食习惯,短时间内可能并无“大碍”,但身体的“账单”早已悄然列起。消化科临床发现,持续高脂肪饮食三个月后,新发肠道息肉率可提升近20%;每日食用加工肉制品的人,肠道息肉再发生概率比完全不吃的人高35%以上。
而缺乏膳食纤维的人,人均排便时间延长、便秘发生率提升,肠道毒素堆积更快,让息肉生长“如虎添翼”。
![]()
病例统计显示,45岁以上反复发现息肉者中,过半都存在膳食结构单一、肉食比例偏高的问题。李主任在门诊工作20年,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经常用腊肠、火腿、甜点、油炸等加工高脂肪食物作主食或零食的人,不仅息肉复发率高,年纪越大风险增长也越快。
相比之下,每天摄入充足果蔬、粗粮、喝足量水,肠道息肉发生率则能降低28%-38%。有一项纳入2000余名息肉患者的队列研究发现,饮食结构优化后的1年内,约三成患者息肉发生、复发率显著降低,肠道内微生态也趋于健康。你以为“只是多吃点肉”,其实,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正悄悄决定着身体的健康走向。
要想减少肠道息肉的发生频率,医生强烈建议:三类食物一定要限量。一是加工肉制品,二是高脂高糖食物,三是精制主食和膳食纤维不足。日常饮食中,建议每周摄入红肉不超过350-500克,加工肉制品应能不吃就不吃。
![]()
多用豆制品、鱼肉、禽肉等健康蛋白替代,尝试“以蔬菜为主、粗粮杂豆为辅”。甜点、奶茶、油炸小吃等高糖高脂食物尽量只作为偶尔享受。
别忽视膳食纤维——每天摄入25-30克,只需一碗燕麦粥、一根玉米、一盘绿叶菜就能达标。如果已有息肉或家族史高风险群体,更应定期进行肠镜筛查,及早发现、干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