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在劳动中体悟艰辛、传承志愿精神,11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志愿服务队携手河口区志愿者协会,组织20余名小志愿者走进农村开展“在希望的田野上”助农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
活动伊始,小志愿者们在协会工作人员与学校老师的耐心指导下,认真学习棉花采摘的技巧——分辨成熟棉桃、轻捏棉絮避免拉扯、整齐装入布袋。起初,大家的动作略显生疏,手指还不时被棉絮蹭得发痒,但没有一人退缩。随着实践推进,孩子们逐渐掌握要领,弯腰、摘棉、递袋的动作愈发娴熟,田间地头回荡着此起彼伏的交流声与清脆的笑声,成为秋日里一道充满活力的风景线。经过两个小时的协同奋战,小志愿者们共帮助刘大爷采摘棉花200余斤,有效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看着孩子们不怕累、不怕脏,有条不紊地帮忙摘棉花,我心里又感动又欣慰。”刘大爷望着满袋的棉花,脸上满是感激的笑容,“要是靠我自己,这些棉花还不知道要摘到什么时候。”
![]()
活动结束后,来自三年级6班的毕名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以前穿衣服从没想过棉花是怎么来的,今天弯腰摘了两个小时,腰又酸手又痒,才知道每一朵棉花都藏着农民爷爷的辛苦。以后我不仅会爱惜衣服,还想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帮需要的人做些事!”另一位小志愿者二年级14班的孙一凡同学也说道:“和小伙伴一起干活特别开心,虽然累,但看到刘爷爷的笑容,就觉得特别有意义。这比在课本上学到的‘劳动最光荣’更真切!”
谈及活动意义,北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小学部大队辅导员王晨光老师表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一课,而助农实践正是将‘纸上谈兵’转化为‘亲身实践’的最佳载体。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亲手劳作中明白‘一衣一物皆辛苦’,不仅要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更要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让志愿精神与劳动美德深深扎根在心底,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
此次助农实践活动,不仅为农户送去了切实的帮助,更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了成长。未来,北京师范大学东营实验学校将继续联动社会力量,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与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锤炼品格,成长为有爱心、有担当、能奉献的新时代好少年。(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 通讯员 闫小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