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韦欢
11月4日,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论坛暨费孝通田野调查90周年纪念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旨在为共谋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同谱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广西有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民族和其他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0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8%。在这片热土上,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八桂文化,维护了边疆的安宁和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广西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共建共享“五个家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陈立生表示,广西在历史基因传承、文化认同培育、推动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发展双向赋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等多方面展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现阶段,“五个家园”建设已迎来良好开局。
陈立生举例介绍,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方面,广西打造文化品牌,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方面,近年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在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建设方面,各民族互嵌融居成为突出亮点,例如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自2017年建成以来,已有15个民族27000多名群众在此共居共学、共建共享。
今年是新中国民族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费孝通先生深入金秀大瑶山开展田野调查90周年。费孝通先生一生“五上金秀大瑶山”,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成果与精神财富,其中他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
谈及参加本届论坛的感受,广西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覃娟表示,此次论坛结合费孝通田野调查90周年纪念活动,与会学者的研究视角较往届更为丰富,既有从民族研究、田野实践出发的探索,也有聚焦兴边富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路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方面的思考,还有学者探讨了数字媒体时代下,如何发挥智能媒体的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些思考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有助于开阔眼界、碰撞观点,在交流中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研究。”覃娟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