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家庭聚餐演变成致命悲剧,正在澳大利亚司法体系内引发持续震荡。现年51岁的艾琳·帕特森因在菜肴中使用剧毒蘑菇导致多人死亡,被判处33年有期徒刑,这一裁决却未能平息争议:公诉方主张刑罚过轻,而被告本人则坚决否认任何犯罪行为。
- 更具戏剧色彩的是,在检方提出加刑上诉的同时,帕特森的法律代表也正式提交了推翻原判的申请,并已获维多利亚州上诉法院受理。这表明,这起震惊全国的案件仍处于未定之局,远未落幕。
![]()
- 从案情表象来看,事实脉络看似明确:2023年7月,帕特森于利昂加萨住所设宴款待前夫父母及其亲属,席间供应的惠灵顿牛肉经检测含有“死亡帽”蘑菇毒素——一种自然界中最致命的真菌之一。
- 用餐后不久,70岁的唐·帕特森与66岁的希瑟·威尔金森抢救无效身亡,唯有希瑟的配偶伊恩·威尔金森幸免于难。经过审理,陪审团裁定她犯有三项谋杀罪及一项谋杀未遂罪,全部成立。
- 然而判决公布之后的局面发展出人意料,控辩双方均选择上诉,目标却截然相反。
- 值得注意的是,主审法官克里斯托弗·比尔在量刑过程中纳入了一项非传统考量:鉴于帕特森已被贴上“毒蘑菇杀手”的标签,未来极可能长期处于隔离监禁状态,这种心理与社交剥夺被视为额外惩戒。
- 这项体现司法人性化的判断,反而成为双方攻讦的焦点。检方批评33年刑期不足以匹配罪行严重性,辩护团队则试图从根本上挑战定罪基础。
![]()
- 一场高风险的法律赌局
- 接手此案的新任辩护律师理查德·埃德尼迅速行动,在11月3日截止日前递交完整上诉材料。根据维多利亚州司法流程,上诉获得受理仅是开端,真正的难点在于论证审判过程中存在重大程序瑕疵或实质不公。
- 墨尔本知名刑事辩护专家乔治·巴洛特在其播客节目中披露了一个潜在突破口:辩方或将聚焦法官对陪审团作出的最终指示,寻找可能影响裁决公正性的语言偏差或遗漏。
![]()
- 尽管该策略显得高度技术化,但在实际判例中屡见成效。近年来,维多利亚州上诉法院已批准数起类似上诉,原因正是法官在引导陪审团时未能准确阐明关键法律概念。
- 就本案而言,争议核心或将围绕以下几点展开:法官是否充分传达了被告的核心抗辩立场——即毒蘑菇系无意混入食材、其本人并不知晓该物种具有致死风险,以及如何界定“故意实施有害行为”的法律标准。这些表述上的细微差异,可能直接决定是否有罪成立。
- 不过巴洛特也发出一项尖锐提醒:上诉成功未必带来有利结局。在原始庭审中,部分重要警方调查影像因取证程序缺陷未被采纳为证据,客观上为帕特森提供了保护。
![]()
- 若案件发回重审,这些先前排除的视频资料极有可能重新进入法庭审查范围。一旦新组成的陪审团接触到更为完整的证据链条,最终裁决或许会更加严苛。
- 由此观之,帕特森此刻正置身于一场极具不确定性的博弈之中:要么彻底洗脱罪名恢复自由,要么面临更全面的指控和更沉重的刑罚。
- 另一种隐秘但现实的可能性亦不容忽视:倘若上诉导致原判撤销,其律师团队或将建议调整诉讼策略,转而接受认罪协商以争取减刑机会。
![]()
- 在澳大利亚现行司法实践中,被告人若主动承认罪行,通常可获得25%至40%的刑期减免。这意味着即便定罪,实际服刑年限可能显著低于当前判决的33年。
- 此类“迂回自救”方式既能节约公共资源,也为法院提供缓和空间。但对于始终坚持自身清白的帕特森而言,做出如此妥协的心理代价,或许比长期监禁更为沉重。
- 无论最终走向如何,这场法律拉锯战短期内难以终结。巴洛特预测,上诉法院排期听证的时间可能延至2026年甚至2027年,意味着帕特森仍需在高度戒备的监舍中静候命运裁决。
- 而对于失去至亲的家庭成员来说,等待正义兑现的过程,同样是一段漫长而痛苦的煎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