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金普新区金石滩街道金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好奇实验小课堂”热闹开场,志愿者李笑彤老师带着小朋友们,用保鲜膜、盐粒和扩音喇叭,上演了一场关于“声音跳舞”的奇妙冒险。
![]()
“今天我们请‘声音’来当魔术师,看看它能不能让盐粒跳舞。”李老师蹲下身,手里拿着一个玻璃杯,声音温柔得像春风。她轻轻将保鲜膜蒙在杯口,手指沿着杯沿压了一圈,确保薄膜绷得紧紧的,像一张透明的小鼓面。接着,她捏起一小撮盐粒,手腕轻轻一抖,盐粒便均匀地撒在了保鲜膜上,像撒了一层细砂糖。
![]()
“现在,声音来啦!”老师掏出手机,点开一段轻音乐,把放音器贴在杯壁旁。孩子们立刻屏住呼吸,小脑袋凑成一团——杯中的盐粒只是微微颤动了几下,像没睡醒的小精灵,懒洋洋地不愿动弹。“咦?怎么不动呀?”许柠薇小朋友皱着小眉头,小手指戳了戳杯壁,小声嘀咕。旁边的许柠箫小朋友攥着小拳头,眼睛瞪得溜圆:“是不是声音不够大呀?”
李老师笑着晃了晃手里的扩音喇叭:“对啦,声音的力量有大有小,我们给它‘加加油’!”她把喇叭口对准玻璃杯,示意孩子们:“来,我们一起喊‘啊——’,看看声音能不能让盐粒跳得更高!”
“啊——”10多个小朋友仰起头,扯着嗓子喊了起来。就在这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保鲜膜上的盐粒突然像被施了魔法,“唰”地一下跳了起来!有的盐粒蹦得老高,落下时还打了个转;有的聚在一起,像在跳圆圈舞;还有的顺着保鲜膜的震动滑来滑去,仿佛在追逐嬉戏。
“跳起来啦!盐粒真的跳舞啦!”孩子们瞬间炸开了锅,小嘴巴张成“O”形,有的拍着小手欢呼,有的干脆从椅子上站起来,恨不得钻进玻璃杯里看个究竟。李老师趁机引导:“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手机的声音振动小,盐粒就‘懒得动’;喇叭的声音振动大,盐粒就能‘跳起舞’啦!”
实验尾声,老师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了不同频率声音的“花纹”:低频声音的花纹像平静的湖面,一圈圈涟漪慢慢荡开;高频声音的花纹像炸开的烟花,细碎的线条向四周扩散。“以前觉得科学离我们好远,原来声音就在身边,还能让盐粒跳舞!”活动结束时,张一小朋友举着自己的“实验杯”,盐粒还沾在保鲜膜上,像留着“跳舞”的脚印。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说道:“实践站提倡我们关爱未成年人,我们想到用‘小活动’点亮‘大教育’,这场实验课就是想告诉孩子们:科学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藏在生活里的小惊喜。只要保持好奇,身边处处都是课堂。”通过这场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带着好奇心出发,在实践中触摸真理,在探索中成长为自己的光。
![]()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