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测显示,星际彗星3I/ATLAS泛出淡蓝色微光,暗示其可能正在发生颜色变化。这是自该彗星被发现以来专家们第三次观测到其颜色转变。
![]()
最新观测表明,这颗星际彗星在隐藏于太阳背后期间经历了突如其来的亮度剧增后,可能正在逐渐呈现蓝色调。这已是专家们第三次注意到该彗星可能发生的颜色变化 —— 但截至目前,所有颜色都未能持久维持。
作为人类发现的第三颗星际天体,3I/ATLAS于7月初被发现以超过21万公里/小时的速度冲向太阳。这颗彗星可能是迄今观测到的最古老的星际访客,早在70亿年前就已从位于银河系边缘的母恒星系中被抛射而出,在星际空间漫游数十亿年后,最终与我们的太阳系相遇。
10月初近距离掠过火星轨道后,这颗星际彗星在过去数周始终运行于太阳背对地球的一侧,使得地面观测几乎无法进行(尽管若干在轨航天器仍能捕捉其踪迹)。不过目前它已重新进入地基望远镜的观测范围。
10月29日彗星抵达近日点时,恰好处于人类观测盲区 —— 它与太阳的最近距离为2.1亿公里,约等于日地距离的1.4倍。就在此前一天,两位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持续追踪3I/ATLAS的航天器数据,发现这颗彗星从视线消失后亮度突然增加了数个量级,这无法完全用其接近太阳来解释。
同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彗星呈现出"明显比太阳更蓝的色调",考虑到此前从未观测到该天体显示蓝色,这一发现令人意外。研究者认为颜色转变可能源于一氧化碳或氨等特定气体从彗星内部泄漏。(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目前也未有其他观测证实蓝色调的出现。)
![]()
研究人员特别指出,新发现的蓝色调与7月早期观测记录的红色形成鲜明对比 —— 当时的红色很可能来自彗星表面脱落的尘埃。而到了9月,由于彗发中存在双碳分子或氰化物,彗星又短暂呈现出绿色。
但这些颜色变化都只是昙花一现,其成因至今成谜。唯有通过持续观测才能确定此次蓝色调是否会永久保持。
未来数周内,随着彗星在夜空中持续北移,北半球天文爱好者观测条件将日趋改善。不过肉眼仍无法直接观测,需要借助专业望远镜或观星双筒镜才能一睹其真容。
12月19日3I/ATLAS将抵达最接近地球的位置,最近距离约2.7亿公里 —— 相当于日地距离的1.8倍。在此期间研究人员将获得更佳观测视角,有望开展更精细研究。欧洲空间局的两艘航天器或许能在其启程离开太阳系前穿越彗星的长尾。
![]()
这颗系外天体自发现以来已展现诸多奇特性质:异常丰富的二氧化碳含量、剧烈的水分挥发、令人费解的反尾现象等。研究人员还认为,其冰质外壳可能因数十亿年的宇宙射线轰击而发生变质,导致追溯其母恒星系原始构成变得尤为困难。
这些异常特征使得部分研究者提出争议性观点,认为3I/ATLAS可能是伪装的外星科技产物。但该理论目前缺乏确凿证据支撑,多数专家坚持认为其所有特性均符合彗星的正常行为模式。
如果朋友们喜欢,敬请关注“知新了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