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哈喽,大家好,小林哥这篇社会评论分析60万彩礼4天“打水漂”:婚俗乱象下,谁在为悔婚买单?
![]()
“订婚60万遭悔婚,法院判返还90%”
这样的热搜标题看着挺解气,仿佛男方讨回了公道,可仔细一算账,任谁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起被多家媒体报道的纠纷,藏着太多普通家庭面对彩礼时的无奈与辛酸,也暴露了当下婚俗里最现实的问题。
吴某和周某经人介绍订婚,为了这份婚约,吴某前后花了60余万元,现金彩礼38.8万元,见面礼6万元,还有给周某本人和她外婆、姐姐等亲属的红包,零零总总加起来53万多。
![]()
更别提一根100克的金条和一枚金戒指,当时价值就快8万元。
订婚后吴某外出打工挣钱,满心期待未来的日子。
周某曾找过他,两人共同生活了4天,可这短短几天过后,婚约就走到了尽头。
协商退婚无果,吴某只能起诉到法院,希望能拿回自己的血汗钱。
![]()
周某觉得自己没什么错,只承认38.8万元是彩礼,同意部分返还。她还说吴某对分手有重大过错,两人已经同居过,全额返还有失公允。法院最终的判决是返还90%,也就是48.7万元。
表面看,法院维护了男方的权益,可实际损失只有吴某自己清楚。
60多万的总投入,只拿回48.7万,直接亏了12万多,更让人揪心的是那根金条,当初买的时候7.2万元,现在金价涨了不少,市值快10万元了,这部分增值的钱压根没算进去。
![]()
算上这笔,吴某的实际损失早就超过15万元。
对于月收入几千到一万块的普通家庭来说,15万元不是小数目。
可能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可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外债,4天时间就打了水漂,平均一天花3万元,这样的“同居成本”实在高得离谱。
![]()
类似的案例其实不在少数,山东的一对情侣订婚时男方给了28万彩礼,共同生活半个月后女方提出分手。
男方起诉后,法院判决返还80%,可男方为订婚付出的酒席钱、烟酒钱等隐性开支,一分都没追回。
这些案例都指向同一个问题:“返还比例”看着好看,可男方的实际损失往往被低估。
![]()
图片来源越牛
历史婚俗的“硬规矩”:悔婚要担责,媒人跑不了
现在总说婚俗要传承,可真正能保护双方权益的老规矩,早就慢慢消失了。
以前的婚俗里,彩礼可不是“收了就算”,背后有一整套约束机制,谁都不敢轻易反悔。
古时候,彩礼本质是“婚约定金”,有着明确的责任绑定。
要是女方悔婚,不仅要双倍返还彩礼,还得有担保人兜底。
![]()
那时候的婚约大多经媒人介绍,媒人可不是只赚介绍费那么简单,得全程担保婚约履行。
要是女方悔婚不还彩礼,媒人得先垫付,而且自己的介绍费也会打水漂。
过去有句老话“媒人赚的是良心钱”,说的就是这个理。
媒人得摸清双方的底细,确保婚事能成,一旦出了岔子,自己得承担责任,所以没人敢随便撮合不靠谱的婚事。
![]()
民国时期的地方志里就有记载,某县有女子悔婚,不仅双倍返还了彩礼,媒人还赔偿了男方的酒席钱和名誉损失。
那时候的人把婚约当回事,把诚信当底线,没人敢把彩礼当成敛财的工具。
反观现在,媒人或者婚恋平台只负责牵线,收完费用就不管后续,哪怕出现悔婚、骗婚,介绍方也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
去年就有媒体报道,某婚恋平台介绍的情侣订婚,男方给了40万彩礼后,女方失联,平台却以“只负责介绍,不保证结果”为由,拒绝承担任何责任。
以前女方收了彩礼,嫁妆得双倍带回,这既是对男方的保障,也是对婚姻的重视。
不管结婚多久,要是因为女方原因导致婚姻破裂,彩礼对应的嫁妆得退回。
![]()
可现在呢,只要结婚时间稍长,彩礼就不用返还,哪怕彩礼是男方借的高利贷,女方也不用管。
这种规则的缺失,让彩礼逐渐变了味。
一些人把订婚当“生意”,收了高额彩礼后找各种理由悔婚,靠着“部分返还”的规则,就能轻松赚一笔。
更有甚者,专门以订婚为幌子骗彩礼,得手后就消失,让男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
![]()
彩礼乱象的核心是权利义务不对等
这起60万彩礼纠纷,看似是个案,实则反映了当下婚俗与法律的脱节。
现行法律对彩礼返还的规定,初衷是好的,为了避免买卖婚姻,保护女方的自由。
可时代变了,当初的“保护条款”,现在反而成了一些人的“获利工具”。
过去是男权社会,女方在婚姻中处于弱势,法律倾向保护女方合情合理。
![]()
图片来源大象新闻
可现在的社会环境早已不同,在彩礼问题上,女方往往占据主导地位,高额彩礼成了常态,而对应的责任却没跟上。
权利和义务本该对等,可现在的情况是,女方收了彩礼,哪怕悔婚,也只需部分返还,不用承担额外的赔偿责任。
男方不仅要承受财产损失,还可能因为婚约解除遭受名誉损失,这些隐性损失在法律上往往得不到认可。
![]()
最高人民法院曾发布过彩礼返还的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未办理结婚登记、未共同生活等情形下,彩礼应当返还。
但是实际判决中,“共同生活时间较短”“部分返还”的表述,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
就像这起案件中,4天的共同生活成了女方减少返还比例的理由。
可这4天的相处,真的能抵消男方60万的投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
更不合理的是,带有投资属性的金条,本该全额返还,却因为“可能视为礼物”的模糊界定,让男方损失了增值部分。
现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骗婚式彩礼”,一些团伙专门瞄准农村地区的未婚男性,通过虚假订婚收取高额彩礼后,迅速失联。
去年江西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团伙骗婚案,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受害者遍布多个省份。
这些受害者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因为“被骗婚”的经历,在亲友面前抬不起头。
![]()
更让人揪心的是,为了凑齐彩礼,很多家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有调查显示,农村地区因彩礼导致的家庭负债比例逐年上升,不少家庭为了儿子结婚,花光所有积蓄还不够,还得向亲友借钱,甚至借高利贷。
一旦婚约破裂,这些债务就成了压垮家庭的重担。
要解决彩礼乱象,光靠道德谴责没用,不管是媒人还是婚恋平台,都应该对婚约的真实性负责,一旦出现骗婚、悔婚等情况,介绍方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这样才能从源头遏制虚假婚约,让彩礼回归“诚意担保”的本质。
其实已经有地方在尝试婚俗改革,比如河南、山东等地推行“零彩礼”“低彩礼”倡议,鼓励简约婚礼,反对高额彩礼。
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的相互扶持,是一辈子的责任与担当,而不是一场“金钱交易”。
彩礼只是一种仪式,代表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而不是衡量感情的标准,更不能成为敛财的工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