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度调查,本应是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汲取民智的重要渠道,却在某些地方和场景下成了“只能填满意”的形式主义“秀场”。这一现象背后,暴露出哪些问题,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本期基层圆桌会,我们一起聊聊。
![]()
满意度调查,只能填“满意”?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某地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的评价页面,打一星、二星的“不满意”评价无法提交,只能打三星以上的“满意”评价才能提交。还有网友反映,在一些线下营业厅,消费者填写评价时,虽有名目各异的选项,但工作人员却在一旁“贴心指导”,暗示要勾选“满意”。
山粉肉圆:还有一些学校,没去过食堂,让学生家长来评价满意。
高员外:还有一些学校让家长做满意度调查,最低只能打9分。
大V姐:对,有的校服质量奇差,还不让打差评。
过往:还有的是打满意可以直接提交,不满意的要写明你的姓名电话等信息。
无头骑士:在银行办理业务,让评价,有三个选项“1满意”“2一般”“3不满意”,我选了2,按完没反应,我又按了3也没反应,试探按了1,显示感谢我的评价。当初还年轻比较较真,还找了他们的大堂经理,经理上来就是一顿道歉,说机器出问题了,问我哪里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让我口述给她。
微光:打12345反映问题,很快就有人来联系,实际问题还没解决,就开始让打满意,然后就是不同部门的人轮番打电话,让评价满意,最后问题也没解决。
空城计:现在这个满意度评价已经比解决问题重要了,不管是啥,关注点就是得打好评,提出的问题问就是不归他们管。
花开富贵:上次搞社区物业服务满意度调查,网格员直接把问卷送上门,站在旁边看着我填。我本来想写不满意,她赶紧说,咱们小区评先进全靠这个呢,有问题您直接跟我说,我帮您反映,这上面最好都填满意。我这哪还好意思写别的?只能一个个勾满意。
如燕:满意度调查成了负担了,想写不满意吧,工作人员就会说影响他们工作,或者就是不断询问为什么不满意,询问到填满意为止,填不满意心里都有压力了。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满意度调查缘何成了“定制式满意”?
满意度调查本该是一面镜子,照见工作的成色与短板,核心价值就在于真实,若沦为“定制式满意”,不仅自欺欺人,更会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
一些干部存在“捂盖子”心态,滋生了形式主义。
家有一宝:个别干部的工作重点只是应付检查、装点门面,他们害怕暴露真实的问题和普遍的不足,所以无法接受满意度调查有“不满意”。
Ryan:一些管理者认为负面评价就是“麻烦”,负面评价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额外的解释、检讨与整改。他们更倾向于一个稳定可控的局面,而不是一个真实但刺耳的环境。
lVe:如果自身做得就挺好,为啥怕别人写不满意呢?组织调查问卷的单位如果真的是为了大家着想做实事,不搞形式主义,谁会昧着良心说不满意?
江其鹏:我觉得根本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然开展调查,就要不怕别人指出问题,不怕别人说闲话,反而要把群众的诉求、群众的想法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有力武器。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的满意度调查,无形中只会给基层干部、群众增加负担。
也有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表示,面对个别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诉求,基层难以解决。在满意度与考核指标强挂钩的现状下,基层干部夹在应付考核和服务群众中间,有些无所适从。
姜小白:在基层,尽管部分诉求存在明显的不合法不合理,基层还要从多方面去做解释沟通工作,但群众仍然评价不满意,基层还要被处罚,长期会挫伤基层工作人员干事的积极性。
阿密哩达·欢喜:盲目追求满意率和解决率,还要排名,就不得不去满足不合理诉求。
彪炳:上级定的标准太高,一线执行时做不到。
龔平:片面地以满意度论英雄,容易造成“定制式满意”。
让满意度调查变为“不满意调查”
要想破解“定制式满意”,关键是要回归真实评价。对此,网友纷纷建言献策。
Tsann Chou:积极破解“定制式满意”,避免形式主义。
Ryan:不能将满意度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应将其与问题解决率、整改效率、群众重复投诉率等动态指标结合起来,综合动态评估。其次,建立鼓励机制,对于主动发现问题、坦诚面对不足并积极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肯定。将评价的重点从“有没有不满意”转向“如何解决不满意”。最后,委托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暗访、抽样调查和深度访谈,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
君贤:满意度调查不应该由当地主导,另外,应采取非实名调查。
此处无财:直接从源头切断,测评软件取消满意度调查发起人设置条件限制的权限,只能设置选项,不能根据答案跳转到某一问题。
不少人都提出,破除“只能填满意”的怪圈,要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群众不满意的地方上,大胆让满意度调查变成不满意调查。
佳心依旧:应该推行不满意调查,只有清楚不满意的点,才能够发现真正的堵点,查漏补缺,更好服务群众。
江其鹏:开展问卷调查,要探索“满意度”向“不满意度”转变。为了表面满意而开展的满意度调查,调查不出实际情况,无益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不能用满意度掩盖真问题,而应该奔着问题调、向着真实查,把调查出的“不满意”转化为一个个“服务清单”,以“工作闭环”打通“良性循环”,准确把握政绩“虚”与“实”,写好满意度调查的“后半篇文章”,从源头上解决“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努力把“不满意度”升级成为群众心中的“真满意度”,为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活力。
Ryan:要接纳并拥抱“不满意”,“不满意”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宝贵的改进资源。其次,除了官方的满意度调查,还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热线电话、领导留言板等多种渠道,构建一个立体的、互补的民意感知网络。
谈谈说
当“满意”成为唯一选项,调查本身便失去了意义。各地基层要看到,百分之百的满意本就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张力是正常现象。基层满意度调查的本意是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绝不能变成干群之间的“隔心墙”。
真正的治理智慧,不在于追求那个完美的满意,而在于从不满意中发现问题、汲取养分,将“不满意”转化为改进工作的靶向动力。大胆地将“满意度调查”转变为“不满意调查”,这看似一字之差,实则是工作导向的根本性转变——从追求表面的“和谐”转向解决实质的矛盾,从对上级负责转向对人民负责。要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他们的“不满意”不仅被听见,更被尊重和重视,最终能转化为服务优化、政策调整的具体行动。这,才是满意度调查的初心与使命。
你还有什么想讨论的话题
你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线索
可通过邮箱投稿
bytjcyzh@163.com
我们等你来谈~
来源:半月谈
策划:秦黛新 徐宁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