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一度的“开门红”。
各家公司开大会、发新品、拼渠道,看上去一派热闹。
可你去问一线的代理人,都会说一句——
“现在买保险的,几乎都是老年人。”
年轻人不买了。
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保险,
而是他们——已经不信了。
30年前,日本也经历过同样的情景。
1989年,也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平成三十年代的元年,日本泡沫经济破裂。
股市崩盘,楼市塌陷,
一夜之间,中产阶层的“稳定生活”神话破灭。
那之后,日本进入一个漫长的平成时代。
经济低迷、收入停滞、房价不涨,
年轻人开始怀疑:
“努力还有用吗?”
他们不再买保险,不再贷款买房,
不再相信“未来会更好”。
1990年代的日本,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
公务员热。
年轻人不去大企业,也不想创业,
一心想考公务员。
因为那是唯一“不会被裁”的工作。
他们看着父母那一代的人被泡沫经济摧毁,
便开始追求“稳定第一”。
昭和一代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
平成一代相信“稳定才能活下去”。
当一个世代最大的理想是“进入体制”,
那个社会的未来,其实已经开始老去。
这场“年轻人退出未来”的浪潮,
最终改变了日本的保险业。
20~30岁群体的寿险持有率跌破40%,
而50岁以上的老人仍保持在80%以上。
寿险,从“规划未来”,
变成“安放焦虑”。
而今天的国内,正在经历同样的事情。
中产阶层的收入停滞、支出高企、房贷沉重;
经济下行、理财暴雷,让人们对“未来”越来越没信心。
年轻人觉得买保险是负担,
老年人反而成了市场主力。
他们没有房贷、没有教育成本,
有稳定的退休金,还有点存款。
在低利率的时代,
分红险、养老险,
成了他们眼中“最安全的理财方式”。
于是,一个本该关于“风险与未来”的行业,
如今的主力客户,
变成了那些——已经不再需要未来的人。
前几天,我的姑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
打电话问我保险的事。
她说有个亲戚在卖保险,
碍于面子不好拒绝,
就问我一句:
“这个保险,几年能回本?”
她不是在问保障、理赔,
只是想知道:能不能不亏。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现在的保险早就变了。
保险公司不再为客户承担风险,
而是为利润设计产品。
代理人用话术安慰客户:
“稳赚不赔、复利分红。”
而客户问的永远是:
“几年回本?”
这场对话,
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日本走过的三十年,
我们只用了十年。
分红险回潮、代理人老化、客户结构塌陷,
并不是行业复苏,
而是信任坍塌的开始。
当一个社会对未来的信任消失,
保险,也就失去了意义。
或许有一天,当行业重新学会承担,
重新理解“保险”两个字的本意,
人们才会重新相信——
这不是一份合同,而是一种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