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人念叨:现在过年咋没以前那股热乎劲了?
![]()
以前腊月里就飘着腌肉香,全家围着炸丸子,现在倒好,年夜饭直接外卖送到家,年轻人抱着手机刷不停,连办年货的集市都冷清得没几个人。
为啥明明大家还盼着过年,过法却跟以前差这么多?这里头藏着的,可不是没年味这么简单。
![]()
春节传统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全家成员围绕着过年这个宏大目标,进行的一场密集而共享的身体劳作。
当这种挥洒汗水的仪式被简单的消费行为取代时,一种基于过程的情感连接也就随之中断了。
回想旧日时光,长辈们从腊月就开始进入战备状态,街道上空飘荡的,是家家户户腌制腊肉、灌制香肠的混合香气,那是一种宣告年关将至的独特信号。
![]()
男人们忙着杀猪,女人们合力推豆腐,连小孩子们都在一旁有样学样,耳濡目染。
这种全员参与的忙碌,本身就是一种无需言说的情感交流和家族身份的确认。
可现在动手准备年货被很多年轻人视为麻烦,新一代的媳妇们面对一只活鸡,可能真的会束手无策,更别提剖鱼了。
![]()
过去那种全家总动员、充满烟火气的大扫除,如今也常常被一个电话打给钟点工所替代,最重要的那顿年夜饭,也越来越多地交给酒店或者外卖平台来解决。
当一起做的场景消失,家庭成员从并肩作战的生产者,彻底沦为了等待投喂的消费者,春节的身体记忆被大大削弱。
![]()
孩子们更偏爱汉堡薯条,这不仅仅是口味的迭代,更是因为那些传统食物,已经失去了在制作过程中被赋予的情感附加值。
春节的连接空间,正在经历一场浩大的迁徙,它从过去那个喧闹拥挤的物理公共空间,比如集市和家庭客厅,搬到了便捷高效的数字虚拟空间里。
![]()
这种迁徙在提升连接效率的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削弱了连接的沉浸感和情感浓度。
消失的首先是公共场域的热度,过去办年货的集市,真正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那种热闹本身就在传递一种年来了的集体情绪。
它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能量场,而如今,许多地方的集市都显得有些冷清,年味自然就淡了一分。
![]()
家庭场域也面临着空心化的尴尬,最典型的悖论莫过于,一大家子人好不容易凑齐了,却发现彼此之间隔着最遥远的距离。
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亲戚们见面,不再有过去那种能从中午一直聊到晚上的兴致,取而代之的是打卡式的短暂拜访,坐一会就走。
物理上的团聚,并未能带来精神上的真正连接。
![]()
数字场域应运而生,家族群里的红包大战确实热闹非凡,但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手机上跳动的一个冰冷数字,终究无法替代旧时枕头下摸到那份叠得整整齐齐的压岁钱时的惊喜与温暖,更比不上红包里那句手写祝福语所承载的厚重情意。
连接变得更高频、更即时,但也因此更肤浅、更易逝。
![]()
尽管外在的仪式和空间发生了剧变,但春节最核心的连接,那份基于团圆和牵挂的心念,并未完全消失。
它只是在代际之间,进行着一场艰难却又充满希望的重新编码和传承。
老一辈人,特别是那些50后、60后、70后,是旧连接模式的最后守护者,他们是整个春节仪式的总策划。
![]()
当父亲一遍遍擦拭那个祖传的搪瓷果盘,视之为传家宝时,他守护的不仅是一个物件,更是一种生活范式和情感寄托。
当家里的外婆去世后,很多人会感觉家族聚会的向心力一下子就散了,因为那个核心不在了。
年轻一代则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姿态,一方面他们中的许多人进了城,对家乡变得陌生,甚至听不懂一些方言土语。
![]()
回乡时,不经意间会带上城市人的姿态,嫌弃农村的种种不便,对于大年初一不扫地、破五要吃饺子之类的老规矩,他们也常常不理解其背后的缘由。
与表兄妹们的关系也日渐疏离,过年甚至都懒得见上一面。
但另一方面,传承的火种其实并未完全熄灭,当孙子辈好奇地凑到爷爷身边,有模有样地学着剪窗花时,这就代表着一种对文化根源和情感内核的主动选择与拾取。
![]()
他们可能不再拘泥于繁复的八大碗有何讲究,但他们依然会以工作繁忙或交通拥堵为借口,内心纠结着要不要回家。
春节连接机制的演变,是从身体到指尖,从广场到屏幕的深刻转型,我们或许不必为那些正在消逝的旧仪式而过分悲观。
因为年味的本质,从来都不是某种固定的仪式,而是人与人之间那份实实在在的连接感。
![]()
真正的考验在于,当旧的连接方式瓦解之后,我们能否创造出新的、同样有意义的连接方式。
未来的春节,价值将更多地体现在我们为维系情感而付出的每一次主动的心念与行动之中。
它或许没有了舞龙灯和唱大戏,但只要一家人还想着要聚一聚,这份连接就不会断。
![]()
那根传承的接力棒,终究要交到年轻人的手中,他们才是决定春节未来模样的关键。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