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宋,快来!”57岁的张大爷气喘吁吁地坐在公园长椅上,朝一旁晨练的女儿招手。晨曦微露,人群中有坚持晨跑的老张,也有喜欢晚饭后慢走的大妈。
张大爷最近一心想降血糖、降血压,可女儿却跟他争执不休:“爸,咱到底该啥时候运动才最健康呢?”周围的邻居们也都七嘴八舌,答案从“早锻炼空气新鲜”到“晚上血糖消耗多”各有道理。大爷越听越懵,这场似乎简单的争论背后,真有医学上的“最佳时间”吗?
![]()
“天天运动很好,但时间点可不是随便选的。”北京协和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涛坦言,早晚运动对身体的影响确实有细微差别,尤其对降血糖、稳血压的人来说,选对时机事半功倍。
国内一项覆盖2400名中老年人的横断面研究(2021年中华内分泌杂志)显示:早晨运动组 fasting血糖平均下降0.32 mmol/L,但晚间运动的人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更大,平均达0.48 mmol/L,收缩压下降效果也更为显著。
伦敦国王学院的系统综述同样指出,每天傍晚5点后进行30分钟有氧锻炼,能使晚间血糖峰值降低15.6%,并有利于夜间血压稳定。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
医学上讲,清晨人体肾上腺素分泌旺盛,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此时血液黏稠度高,忽然剧烈运动,反而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傍晚时分,人体各项功能趋于平稳,肌肉力量、血糖代谢效率都达到高峰,这样运动时血管和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对稳定血压和血糖尤其有利。
许多人习惯早起晨练,以为“早起锻炼等于长寿卡”,其实科学更看重个体差异和规律。持续早晨锻炼和晚上锻炼,带来的身体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晚饭后适当慢跑或快走,每次30分钟左右,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2小时后下降16.2%,而清晨运动下降幅度约为9.5%。原因是晚餐后血糖本就处于高峰,运动正好促进葡萄糖利用。
![]()
实证研究显示,即使是一般高血压患者,在晚上6点~8点运动,8周后收缩压下降5~7 mmHg,而同等运动量清晨锻炼效果仅为这个数值的六成。
睡眠质量与心血管风险
许多中老年人感到晨练后一天精神不错,但部分人会因凌晨低温和血压波动而不适。晚间适量运动还能提升深度睡眠比率,降低猝死风险。但要注意,睡前1小时内,不宜做剧烈运动,否则反而影响睡眠!
这些差异,都是长期跟踪、严格比较后权威医学获得的“大数据”结论,不是一家之言。
每个人的最佳运动时间,需结合个人状况灵活调整。多数糖尿病、高血压中老年人,这三条建议尤其值得参考。
![]()
晚餐后1小时运动更安全有效
运动时以快走、广场舞、慢跑等中强度有氧为主,每次约30分钟,不追求剧烈。糖尿病患者最好饭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风险。
特殊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调整
如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严重高血压、慢性哮喘或夜班作息者,应优先听取主诊医生的个性化建议。健康第一,不要和别人比较!
规律作息配合运动
无论早晚,保持定时定量的锻炼习惯更关键。有研究指出,规律运动能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9.8%,比仅偶尔锻炼更有益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