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社会在身份认同问题上出现明显分歧,围绕“我是谁”、“是走向统一还是走向独立”的讨论热度上升。最近这两件看起来不相干的事情,在许多人眼中成为岛内两种身份主张的集中展示:一边是政府推动军事装备更新并在仪式上突出“台湾”,另一边则是国民党内部政治表态和沉默背后透露出党内在统一议题上的矛盾。
![]()
10月31日台南坦克成军典礼受到关注,典礼上出现的坦克是美制M1A2T主战坦克,现场有部队臂章绣着“台湾陆军”四个字,有人觉得这不只是武器移交活动,而是对外表明一种身份态度,主持该活动的领导人台上讲到要靠实力维持和平的话被解读为用军事力量抵触统一趋向的公开立场。批评者针对所购坦克能否适应实战提出疑问。 M1A2T整备重量将近七十吨,岛内多山地形、很多桥的承重能力,可能不适合这种重型履带车机动。还有人说这型坦克用到的一些穿甲弹,在美方设置或者说明里被弱化了,对小范围冲突的实际帮助未必像宣传中那么明显,如果在不利地势被对方锁住,战场存活率都会受影响。对台当局强调武器能带来安全的说法,岛内外都有不同看法。
大陆方面在10月29日针对台方这些动作做出回应,大陆新任发言人再次重申了追求和平统一是第一选择,并且再一次强调必要时候会考虑使用武力的选项,言辞带有一定的警告意味。这是对岛内最近不断加强军事表态的一种直接回击,也是给岛内不同阵营发出的一个信号。
![]()
这场围绕身份认同的争辩中,国民党内部态度也被放大检视,国民党有一次全代会时,高层有人做了力促党内改变、提升行动力的演讲,台上既有资深政治人物也有年轻面孔。演讲者呼吁党不要继续被动着来,要更主动些,关键之处在于,在公开很多人把此看成是国民党在历史使命与现实选票压力之间摇摆的表现:党有着深厚的“与大陆关系”传统;另外面对选民不同声音,党内不少人都没想清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在选举里失分的可能性大不大。
蒋万安在这类问题上的表现是中间路线的代表,蒋家家族在两岸议题上是有明显历史背景的,但他在一些重要节点上选择了回避,比如10月下旬大陆举办的纪念活动他没有参加,而是去参加了环保主题的一个展览会开幕式。当被问到对大陆设立纪念日的看法时,他用岛内已有的纪念安排来回答,并强调自己要以市政工作为中心,当媒体追问他对父亲过去在大陆发言的看法时,他又把话题拉回到地方行政事务上,不愿意在两岸政治议题上多做表态,在支持者和批评者中都有不同的解读:支持者觉得这是务实的地方治理;批评者则认为这是逃避核心的历史性问题。
![]()
蒋家另一个重量级人物今年夏天去大陆参加活动时,就曾公开表露过“回到祖国怀抱”的情感,谈及自己对中国的认同感。这几年他也常往浙江等地跑,以行动和交流维持着联系,在外界看来这表明家族对于两岸同属一中的认同具有延续性。
在国民党内部,也有明确支持统一立场的人物不断发声。洪秀柱多次把两岸统一大议题放在公合,在以前的竞选中就把这样的议题摆在台面上,并且退居二线之后也没有淡出两岸事务,而是通过成立基金会、组织青年交流活动、安排研学行程等方式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和认同教育工作;在今年她也仍然参加了大陆一些重要的军事阅兵活动,对于岛内争议的态度是选择参加而非回避。这样一种一贯而明确的支持统一的立场,在如今政治圈里普遍对核心问题避而不谈的情况下显得格外清晰坚定。
![]()
国民党的模糊策略短期内可以争取部分中间选民,能在选举中获取些许制约,在国民党内部党外对于历史责任和立场要求不会消失,家族史与党派传统的轻浮做法成为选举手段后,未来会被更多的民意和历史审视。不同党内派系相互牵扯下,很难有统一且明确的议程。
岛内分裂不只是在主流政党之间,还延伸到社会各阶层。有人把维持中华认同当作不可推卸的责任,觉得推动两岸更加密切的联系甚至最后统一是大势所趋。另外一些人则更多考虑生活质量、工作就业、社会安全和稳定这些问题,把这些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大陆方面出台了便民利民的政策,比如允许符合要求的台胞来大陆办身份证之类的便利服务。对于这类政策带来的影响,在媒体和网络上有说法称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预约办理大陆方面的证件,有些报道提到数字级别大约几十万左右,不过这些数据大多都是没有经过官方全面证实的说法流传出来的东西,不管具体有多少人参与其中,能看出来确实有一部分人对更稳定的生存环境以及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抱有切实的期待感存在。
![]()
把目光放到公共话语场,岛内对“我是谁”还会继续。支持军事或者强硬手段的人觉得这是捍卫主权和安全的必要方式;赞成交流、经济文化联系去推动认同者认为这更符合大多数人生活期望。这两种想法在政治舞台上经常发生冲突,通常经由仪式、公开演说及政策互动形式表现出来。
统一或者独立的走向不是一两次事件就能定下来的,现在的这几个大场合把岛内不同群体的立场跟策略给暴露出来,有人选择用更明显的身份标志和军事手段来表态,有人选择在党内的政治操作里保持模糊不清的状态,也有人坚持靠长期的教育与交流去培养认同感,以后的发展方向会由政治人物的选择、选民的看法以及两岸的实际互动这三方面共同决定。
![]()
目前态势支持两岸关系更加亲密的人在言语行动上也更为积极,政策带来的吸引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民意。反对者认为主权和安全是第一位的,愿意通过加强防卫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两种力量中都在岛内有一定根基,对于未来的台湾来说身份认同之争的结果会影响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层面,观察这场争论如何发展需要看民众真实的生活状况、政党内部策略调整以及具体的两岸政策出台情况,当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时岛内的身份态度也会渐渐显示出更多明确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