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飞
01
莞佛之争
广深之争、莞佛之争,是广东人民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
不过,广州与深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广州已经无力追赶,深圳作为广东经济第一城的地位,已经很难被撼动。
但佛山从未甩开过东莞。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这两年由于佛山经济下沉得比东莞厉害,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到今年前三季度,已经缩小到了2006年以来最小差值,几乎是贴身肉搏。
佛山统计局披露: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620.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
东莞统计局披露: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318.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
两座城市的实际增速,均未跑赢全国大盘,但明显佛山跑得更慢。
从增量来看,佛山前三季度GDP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85.34亿元,东莞较去年同期增加了525.14亿元。
前三季度,佛山与东莞的差距缩小至301.89亿元,上一次这么小的差距,还是在2005年。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佛山、东莞统计局
事实上,这几年东莞、佛山乃至整个广东的发展节奏,都放缓了。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省以10.52万亿元的GDP总量继续领跑全国,但增速只有4.1%,低于全国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居倒数第四,这给了江苏进一步缩小差距的机会。
前三季度,江苏省以10.28万亿元的GDP总量紧随广东,同比增速为5.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
从内部各城市的角度来看,广东省下辖21个城市,前三季度增速只有梅州、深圳跑赢了大盘。而江苏下辖的13个城市,只有连云港跑输大盘,无锡尚未公布数据。
粤苏两省的GDP总量差距收窄至2366亿元,创下2015年以来同期最小差值。
东莞与佛山,尤其是佛山,正是广东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缩影。
02
佛山、东莞,新旧动能转换中
财新对于两省的表现,给出的分析是:
主要差异在固定投资。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粤苏两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下滑14.1%和8.4%,下滑速度相差5.7个百分点。
当前江苏省的制造业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高成长性领域为支撑,投资韧性更强;广东省积极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布局,但传统的电子制造、家电、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面临外迁与转型升级的阵痛,新旧动能尚在转换过程中。
两个大省固投都在下滑,当然,下滑的重点是房地产。
广东和江苏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别为6949.34亿元和6828.85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0.60%和18.70%。
广东的房地产调整,明显更深,这与广东某些城市与房地产深度绑定有很大关系,其中最典型的便是佛山。
佛山最著名的产业,就是泛家具产业,包括家具、照明、建材、家电等,与房地产业深度绑定。
从两个数据就能看到泛家具产业之于佛山的重要性:
第一,佛山工信局披露的数据,陶瓷、铝型材、金属制品、家电、塑料制品、家具等7大房地产关联行业,占佛山制造业的比重近60%。
第二,2024年,佛山出口超3800亿元,其中家电、家具、照明、建材、陶瓷、纺织等泛家居产品出口近2000亿元,占比超50%。
绑定如此深度,受影响如何不大。
受全国房地产深度调整影响,佛山的房地产产业下跌情况如何?
2024年,佛山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941.79亿元,同比下降26.3%;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7.3%。
分地区看,禅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3%,南海区下降23.2%,顺德区下降44.5%,三水区下降48.8%,高明区下降46.2%。
同时,2024 年,佛山全市一手住宅成交约 4.45 万套(含别墅),同比下跌 18%,为近十年最低;二手住宅网签共 54979 套,同比下降 6.8%。
今年前三季度,佛山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561.61亿元,同比下降24.5%;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0.5%。分地区看,禅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0.6%,南海区下降25.6%,顺德区下降27.6%,三水区下降29.5%,高明区下降24.7%。
房地产调整如斯,家具行业焉能好受。
佛山市家具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
2025年1-9月,我国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62.0亿元,同比下降6.7%;实现利润总额196.8亿元,同比下降19.1%。
支柱产业影响如此之大,以工业立市的佛山下沉,也就见怪不怪。
2024年,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9%。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下降9.3%,中型企业下降2.8%,小微型企业增长9.7%。
同期,佛山的出口也在跳水。2024全年进出口总额 4996.5 亿元,比上年下降16.2%。其中出口3873.9 亿元,下降 20.5%;进口1122.6 亿元,增长3.0%。
出口跳水的根本原因,是佛山的产业结构问题。
佛山大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并不多。
这种产业结构,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不会有事,一旦出口受阻,高下立判。
这些年受全球政治气候影响,叠加全球局势动荡导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引发了产业转移与出口受困。
产业链转移对于佛山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造成较大挑战,国外市场对传统产业产品的采购有所减少。
工业与出口两大动力受阻,最终导致佛山去年一季度GDP同比出现下降,全年GDP仅增长1.3%,增量与增速在27个万亿GDP城市中均倒数第一。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直到目前,依旧没有起色。
今年前三季度,佛山GDP实际增速1.6%,在万亿城市中依旧垫底。
这便给了东莞机会。
事实上,在整个广东经济增速放缓之下,东莞也正遭受着产业转型带来的阵痛,东莞比佛山更早出现了经济下沉现象。
2023上半年、前三季度到全年,东莞的GDP增速在同类城市中均倒数第一。
2023全年东莞GDP11438.13亿元,增长2.6%,增速位居万亿城市倒数第一。
问题同样出现在工业与出口上。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71.00亿元,同比下降1.9%。出口总额8460.9亿元,同比下降了8.9%。
不过,东莞在2024很快爬出了坑底,但尚未完全恢复。
2024年一季度,东莞的GDP名义增速就达到8.16%,在万亿城市中仅次于杭州(8.24%),高于全国4.15个百分点;上半年继续保持高位,GDP名义增速达8.07%,是万亿城市中唯一名义增速破8的城市,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
去年全年,东莞GDP实际增速4.6%,仍低于大盘,但筑底回暖信号明确。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GDP实际增速4.5%,仍低于大盘0.7个百分点。
03
产业决定最终赢家
从目前的GDP规模来看,两座万亿级城市的差距仅300多亿,相当于再次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未来的抢位大战,决定输赢的关键,在产业,在谁能真正实现产业升级,谁能更快走出产业阵痛。
佛山、东莞从气质上来说,非常像。
都是制造业重镇,工业实力均位居全国前十,且相近。
2024年,佛山规模以上工业营收2.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东莞2.7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
![]()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都是外向型经济,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大辅助。
不过,从产业结构来看,两座城市又有很大不同。
佛山聚焦在传统产业,这一次受影响严重,主要是其主打产业与房地产深度绑定。
而东莞的产业由于靠近深圳,更加新兴。
但饶是如此,两座城市的工业存在同一个弱点:科技含量不高,代工为主,利润率太低。
佛山方面,去年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文章披露,根据企业反映,佛山铝型材、陶瓷、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利润率均已不足5%。
东莞方面同样如此。企业平均利润率不足5%,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低于3%,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超70%。更严峻的是,2023年东莞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8.6%,较五年前扩大12个百分点。
在各行各业内卷如斯的当下,显得更加艰难。
利润低的根本原因,是两座城市的制造业虽强,但都处在微笑曲线的底部。利润完全被上游的研发与下游的营销压制着。
![]()
以东莞的潮玩产业为例来说。
东莞2023年被授予“潮玩之都”称号。世界潮玩看中国,中国潮玩看东莞。
数据显示,东莞拥有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
另外,《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中国潮玩产业占全球潮玩市场总价值约20%。其中,全国近85%的潮玩产品由东莞生产,全球1/4的动漫衍生品由东莞制造。
靓丽数据背后,本质仍是代工。
2023年,东莞市委党校课题组就在《关于发展潮玩产业 打造“潮流东莞”的建议》一文中提出,东莞的潮玩产业基本仍以代加工生产为主,整体产业结构处于低附加值(仅占10%~20%)环节。与此同时,东莞缺少吸引人才的平台,潮玩设计和销售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
面对如此,两座城市都在寻求改变。
广东省2022年为佛山量身发布了一份《关于支持佛山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
为推动佛山全面提升发展能级,顺应新时代新要求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业创新高地,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
在文件的第七条特别提到了,推动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支持佛山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建设一批示范企业和平台。鼓励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服务型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
同时,2022年佛山重磅提出了高水平打造“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全面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佛山提出,按照“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总体产业布局,选择有基础、有空间、有前景的重点区域,布局一批特色制造业园区,因园制宜、一园一策、一业一策,在土地规模、用地指标、能耗指标、财政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特色突出、集聚有力的专业园区发展新格局。
10个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具体如下:
![]()
2024年,佛山又提出了“再造一个佛山”。
途径便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
2025上半年,佛山共签约1亿元人民币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91个,签约投资总额1991.18亿元,同比增长5.24%。其中第二产业(广义工业)占比超七成,在二产项目中又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等细分行业为主。
东莞同样在加快转型。
2023年年初,东莞发布《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牵引带动不少于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转型。
当年年底,东莞 以“千亿基金万亩土地 东莞智造链动全球”为主题举行了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面向全球招引优质企业及产业项目。
2024年,东莞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制造强市的实施意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同年9月份,东莞明确提出,要构建“8+4”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政策体系。
![]()
东莞的"8+4"产业高度契合广州的"3+5+X"和深圳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集中体现了主动对接融入广深的意图。
具体目标上,东莞提出,到2027年底,全市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0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工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0%……要重点突破一批细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未来产业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进入2025年,随着年初AI概念大火,东莞提出:
支持人工智能赋能各类终端产品技术创新,力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
在抢夺潮玩产业微笑曲线两端上,打造属于自己的IP方面,东莞也开始发力。
8月份,东莞市发布了《东莞市加快潮玩和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计划拿出1.2亿元产业扶持资金,从产业生态、开拓市场、内容创作、动漫产业、要素保障等五大方面支持潮玩和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
在开拓市场方面:聚焦打通内外销环节,对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的潮玩和动漫组织和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的参展补贴;支持潮玩和动漫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和内贸电商,对平台服务费、国际认证费,最高给予20万元的补助,助力企业开拓新市场。
在动漫产业方面:扶持打造顶级原创动漫精品,其中,对获得权威奖项的自主版权动漫作品,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对在头部网络平台首播且播放量在动漫类年度排前20位的,最高奖励100万元;国内电影票房达1亿元的,奖励100万元,达5亿元及以上的奖励200万元。
在集群发展方面:欢迎全球潮玩动漫头部企业、知名IP、平台巨头来东莞设立总部、区域中心、研发基地,最高资助500万元。此外,市镇联手提供优质低成本产业空间,支持园区争创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最高奖励200万元。
在要素保障方面:适时设立潮玩动漫产业专项子基金,串联投资上下游,引导信贷资源精准滴灌潮玩企业,同时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强化行业服务,为潮玩动漫产业发展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的先进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6.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6.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7.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6.1个百分点。
两座城市都展开了产业升级的赛跑,新兴产业的投资已经成为两座城市的重中之重。
但产业升级与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短则五年,长则十年。
不过,从短期的收效来看,东莞明显更好一些。
工业数据方面:
东莞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分行业看,主导产业增速较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2%,化工制造业同比增长11.6%。新动能产业增势较好,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8%、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产品产量看,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集成电路、智能手表、服务器、传感器等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78.3%、39.7%、27.6%、24.5%。
佛山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0.7%。分行业、分产品的详细数据,没有公布。
出口方面:
东莞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1650.2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进口4522.9亿元,同比增长25.4%;出口7127.2亿元,同比增长8.3%。
机电产品前三季度出口达4999.1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七成。其中,集成电路、电工器材、电脑及其零部件、手机等重点品类出口增势良好,同比分别增长17.1%、21.8%、22.5%和13.4%,充分展现出东莞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领域的强劲竞争力。
佛山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额3543.6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1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62.5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16.7个百分点。出口机电产品1810.5亿元,增长4.6%;出口高新技术产品156.6亿元,增长8.1%。
因此,短期来看,东莞这两年取代佛山,成为广东第三城的概率越来越大。
最终的格局,则取决于两座城市对新旧动能转变的耐心与决心。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