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人真挺奇怪的,头疼去看,牙疼立马挂号,可要是肚子老胀、便秘几天、体重掉了点,反而当回事的不多。也有不少人习惯了忍一忍、拖一拖,心想着“吃点益生菌就好了”“估计是最近吃辣了”,反正不痛不痒就先凑合着过。
但很多时候,身体已经在给出信号,只是太容易被忽略。尤其肠道这个地方,问题不一定轰轰烈烈,大多数就是一点点变化开始的,那些看似“小毛病”,背后可能藏着不小的麻烦。
![]()
医学上讲,肠道里的恶性肿瘤,多数起步非常隐匿,一开始往往跟普通的胃肠不适差不多。但它不会停在那里,总会通过一些方式“冒头”。很多人直到肿瘤长大、扩散,甚至堵住肠腔才发现,已经错过了干预的好时机。
目前国内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所有癌种中排前列。数据也挺扎心的,根据《2024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患者已超过57万人,发病年龄越来越低,早筛意识却始终不高。
![]()
第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信号就是排便习惯突然变化。本来一天一次的节奏,忽然变成三四天一次,有时候又拉得稀,有时候又排不出来,像是便秘又不是便秘。有的人一开始以为是饮食问题,或者压力太大,肚子不舒服一阵就算了。
可要是这种变化持续超过两周,那就得多留点心了。特别是排便频率和性状频繁交替——一会便秘、一会腹泻,这种波动往往跟肠腔内出现空间占位有关。肿瘤阻塞了肠道正常推进,才会让肠道运动变得不规则。
![]()
大便形状的改变也是一个关键点。过去是成型的、饱满的、颜色正常的,可最近几次却发现变细、变扁、甚至呈现不规则断裂样,颜色也变得偏黑或者混杂粘液。这种情况就不仅仅是饮食的锅了。
医学解释是,当肠道内壁受到压迫,或被新生物占据空间后,大便的通过受限,就会出现明显变形。而如果粪便中夹杂血液、黏液,可能提示的是肠道黏膜已经被破坏,甚至有肿瘤溃烂的迹象,这种时候得警觉了。
![]()
还有一个经常被误认为是“吃撑了”的表现就是反复腹胀、腹痛。尤其是持续性或间歇性腹痛,不一定剧烈,但总让人不舒服。很多人会以为只是积食、消化不良,甚至去药店随便买点胃药吃。可如果吃了不见效,还常常伴随排气减少、胃口变差,这就不是简单肠胃问题能解释的了。
肠道肿瘤会影响肠蠕动,甚至在肠腔内形成部分梗阻,导致内容物推进困难,引发胀痛。特别是晚饭后加重、平卧缓解的腹胀感,更需要引起重视。
![]()
说到莫名其妙消瘦,很多人觉得是减肥见效了、或是最近比较忙,也有人觉得“瘦点更健康”,其实这是一种危险的误解。在医学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尤其在短时间内发生,常常是肿瘤活动的信号。
因为肿瘤消耗体内营养,加快代谢,同时会释放影响食欲和胃肠激素的物质。人体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抽空”了。体重是身体状况的直接反映,不应该突然掉秤,而没个解释。
![]()
常常觉得没劲、容易疲劳、爬几层楼就喘,不少人以为是年纪大了、体力下降,也有人以为是最近睡眠不好。这些理由听起来合理,但如果这种乏力感是持续性的,还伴有面色发黄或苍白、指甲脆裂、眼睑发白,很可能是贫血引起的。
肠道恶性肿瘤经常伴随慢性失血,尤其在肿瘤位置靠近右半结肠时,出血量不多但持续不断,时间久了会让红细胞水平下降。长期轻度失血并不一定拉血便,但体内铁储备会明显降低,从而出现典型的缺铁性贫血表现。
![]()
有的人还会有肛门坠胀感,说不上来痛,也不是痒,就是老觉得下面有东西压着,特别是在久坐或排便之后感觉明显。这种情况在直肠、乙状结肠附近的肿瘤中更常见。
因为肿瘤一旦长大,就可能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发区域性异样感。这个表现容易和痔疮混淆,但痔疮大多数会疼、有出血,肿瘤则多数是无痛的持续坠胀。区别这一点对及早发现非常关键。
![]()
最后一种也不容易引起重视的表现是低热或不明原因发热。很多人觉得发热就是感冒了、身体有炎症。但如果是长期低热,体温在37.5到38之间持续多天或反复出现,那可能就是肿瘤代谢活跃引发的免疫反应。
尤其伴有其他异常表现,比如腹痛、消瘦或排便改变,就更要重视了。有时候肠道肿瘤已经发生了坏死或局部感染,体温就会不稳定,这些都不是普通小病能解释的。
![]()
观察身体的这些小变化,其实并不难,只是很多人不习惯对自己足够敏感。有时候问题不是没有迹象,而是没当回事。肠道肿瘤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应对。越早发现,越容易干预,有些原位癌甚至通过内镜就能切除,不需要手术,五年生存率接近百分百。
而一旦发展成中晚期,不但治疗难度大,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年过四十,有家族史、爱吃高脂高蛋白饮食、少运动的人群,更应该有意识地关注这些信号。
![]()
每一条都不是空穴来风,背后都有大量临床数据支撑。在一项涵盖7.3万例大肠癌患者的多中心研究中,超过80%的患者在确诊前曾出现过排便习惯改变、腹胀、消瘦等症状,只是多数人在初期没当回事。
而美国癌症协会和我国癌症早筛指南都明确指出,肠癌早期以功能改变为主,重视自我观察可显著提高发现率。
![]()
不要把“身体给的信号”当成耳边风。有些事真不能等,特别是肠道的问题,越早处理越稳。它不吵不闹,但也不容小觑。把每次排便、每次小痛、每次瘦身当回事,不是紧张,而是懂得保护自己。肠道健康,其实藏在每天最日常的小动作里。
参考文献: [1]结直肠癌发病与预后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24,33(4):241-248. [2]肠道肿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思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23,17(6):305-309. [3]恶性肿瘤与体重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24,46(2):139-142. [4]结直肠癌相关贫血机制与干预措施[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5,35(3):115-118. [5]中国居民结直肠癌筛查指南(2020年版)[S].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 [6]慢性腹痛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探讨[J].实用胃肠病杂志,2023,23(7):427-43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