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朝最有知名度的皇帝,那肯定是康熙、雍正和乾隆了,尤其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两,无论是“待机时间”还是在位时间都超过了一甲子,给大清帝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虽然雍正在位时间并不长,可是他留下的“故事”却不少,因此他成为了各种小说和影视剧中的主角。
![]()
但这些“演义”总是加入了太多的艺术成分,要了解真实的三位帝王,还是得从真实的历史去窥探。
![]()
今天,我们就从饮食出发,看看祖孙三代的餐桌究竟都是怎样的吧~
先从康熙说起。
![]()
康熙的饮食一大标签就是“节制”。他的口味清淡,偏爱粗粮和果蔬,一道“拌豆腐”或“拌茄子”就能下一顿饭。
![]()
以康熙五十年六月的膳单为例:
早膳: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酒炖羊肉豆腐羹、蜂蜜一品、粳米粥;
晚膳:烧猪肉、醋溜肉片、炒白菜、羊肉丝汤。
![]()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样的餐食很奢侈了。但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康熙的饮食已经算是克制了。
他曾将每日膳食用银标准严格限定在十两,曾经因为菜单上出现较为奢侈的“一品豆腐”而训斥御厨。
![]()
在他看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不是鼓励奢靡,而是强调饮食要“适可而止”。
然而,这位自律的君王骨子里仍流淌着满洲猎人的血液。
![]()
他酷爱鹿肉,亲征噶尔丹时,在军营中猎鹿、烤鹿肝,还和皇子将领分食“野餐”。
![]()
康熙的饮食极其注重养生。
他遵循古法四季调养,独创食疗方“八珍糕”(白扁豆、山药、薏米、茯苓、莲子、芡实、党参、白术等)。
![]()
对于外来美食他会尝试,但本质还是比较保守的。比如他曾经试种过土豆和玉米,但却没有纳入御膳。
他还允许传教士在宫中制作西洋糕点,可是对奶酪敬而远之,理由是“腥膻难耐”。
![]()
这种审慎务实的态度,正是他自诩“儒家圣君”,在自我约束中进行有限探索的表现。
![]()
到了雍正朝,皇帝的餐桌更为“紧缩”。
![]()
虽然很多人认为雍正是“暴君”,但是他的饮食风格,却可以说是“苦行僧”式的。
他每天只在下午一点左右用一顿正餐,从凌晨三点起床到下午一点,可能都是空着肚子在“工作”。
![]()
雍正会让御厨准备可以随时加热的“预备膳”,追求的不是食物内容,而是食物的“效用”。
![]()
这里记载了雍正四年十月的申时加班餐,内容包括燕窝鸡丝馄饨、羊肉馅包子和老米膳,别的不说,肯定能吃饱。
![]()
他经常批阅奏折到深夜,这时候也会吃一些加餐,可能是一壶温酒配几碟小菜,或者是容易消化的汤羹和面点——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工作餐也太敷衍了。
![]()
那有人会说,是不是他的正餐足够丰盛就不注重加餐了?但实际上,他的御膳常是低油少盐的,据记载,鸭汤、豆腐羹等出现频率特别高。
![]()
当然,这不代表雍正真的就只吃青菜豆腐了,他也有特别偏爱的“奢侈”食材,比如鲟鳇鱼、鹿尾、山鸡等东北贡品。
![]()
雍正饮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道教饮食”。
他常年服用含有鹿茸和雀脑的“龟龄集”,御膳中也常见茯苓、枸杞等药材。更别说,雍正服用丹药的那些记载了。
![]()
不过,对于雍正“苦行”饮食,也有人提出质疑。那就是有档案显示,虽然雍正强调节俭,但曾有记载他一个月在份例外就加了五千多斤猪肉。
![]()
无论如何,雍正在饮食上的俭朴是他“节用惜福”吏治观念的延伸。
他继位不易,康熙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又亟需他去填补和抹平,他只能用极限的效率去对抗命运与时间,“工作狂”之名也是由此而来。
![]()
而当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乾隆手中,帝国的餐桌终于迎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盛宴”。
![]()
乾隆的饮食,极尽 “讲究”之能事。他两顿正餐各备六十至七十道菜,一年饮食开销高达四万两白银,足以养活一支军队。
![]()
他打破了祖父和父亲的局限,兼收并蓄:东北的猎肉、苏杭的鱼虾、蒙古的奶茶、回部的抓饭,皆能入馔。
![]()
他对排场和时令有着极致追求,江南的春笋、洞庭的鲥鱼、岭南的荔枝,通过八百里加急飞奔入京。
![]()
他下江南巡视,带回的不只有美人,还有松鼠桂鱼、苏造肉、带骨鲍螺、文思豆腐等美食。
![]()
他每天清晨一定要喝玉泉山水泡龙井,还自创“三清茶”,并赋诗赐予臣子,又给饮食贴上了一层“风雅”标签。
![]()
他大肆举办“千叟宴”(这也是满汉全席的雏形),用餐时配奏蒙古音乐,允许西洋画师记录场景——饮食,成了他对外界展示“盛世气象”的政治工具。
![]()
乾隆表面上遵循“食不过三匙”的祖训,实际每日山珍海味、鲍参翅肚,从不亏待自己的肠胃。
![]()
吃得奢侈、吃得讲究,他活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但同时,御膳房膨胀到了4000人——这些都为帝国的衰变埋下了伏笔。
![]()
我们从三位清朝帝王的饮食中看到了各自时代的特点:战乱后的重建(康熙)、严峻的吏治(雍正)、盛世的虚荣(乾隆)。
![]()
康熙用自律稳固根基,雍正用苦行榨取效率,乾隆用讲究宣告霸权。
![]()
他们手中的碗筷不同,他们桌上的肴馔各异,品尝都是来自自身权力的滋味。
![]()
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王朝的气象与命运,又何尝不藏于皇帝的一饮一啄之间?
以上就是清朝三位帝王的饮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