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银发“夕阳红”,筑牢标准“护城河”(四)
心理免疫。选用保健品,本是辅助提升生理免疫力。然而要买到货真价实的保健品,免掉假冒伪劣或超高价保健品的陷阱,先要提升“心理免疫力”。心理学家指出,老年人普遍存在健康焦虑、死亡恐惧和社会孤独感。这正是诈骗分子攻击的软肋。骗子们屡屡得手,不是因为他们大聪明,而是他们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弱点。科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负责判断和决策的前额叶皮层功能逐渐减退,使得老年人更容易相信不切实际的承诺。当你为健康惶恐不安时,一句“这个产品能延年益寿”就足以击溃心理防线。老年人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软肋,理解自己的脆弱。这是走向强大、迈出自我保护的第一步。内因决胜,老年人是自身健康与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防止受骗上当、守好自己养老钱的第一责任人。
知识免疫。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学习,再学习。虽然年龄渐长,学习效率渐低,记忆力渐差,但学总比不学好。停止学习,渐成科盲,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身体特点、身体机能自然老化的规律,就等于为骗子们敞开了大门,就会被甜蜜的花言巧语、耸人听闻的名词所迷惑,几粒鸡蛋、几斤挂面、几包餐巾纸、几堂洗脑课,就让你成为“束手就擒的俘虏”、“待宰的羔羊”。北京市老龄协会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骗老年人无法正确说出保健品的法定定义和适用范围。这正是悲剧的根源。学习标准,才能识破“包治百病”的谎言;掌握标准,才能看清“食品非药品”的真相;运用标准,才能守住养老保命的钱袋。
情感免疫。老年人貌似不再被需要而易感失落。当孤独感袭来时,一顿免费午餐极可能成为昂贵代价的盛宴。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独居老年人陷入消费陷阱的概率,是正常家庭老人的3.5倍。所以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尤其是接受免费礼品、参与免费活动后的高价保健品,一定要让子女知道,同子女商量,静听子女意见,不要担心麻烦子女。在亲情互动中清醒地体验,真正的关怀是不附带条件的,是不需要购物来维系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中热情推销保健品,就是情感绑架。要对过度热情保持理性的警惕,对反复劝导购买保健品要有说“不”的智慧。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爱好,建立友好社交网络。浙江某社区,退休老人自发组成“银龄防诈团”,定期分享各自遇到的推销手段,集体分析可疑产品。3年来,该社区老年人受骗事件下降了70%。
行动免疫。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让标准成为付诸行动的武器,才能发挥标准的巨大威力。一查,购买保健品前,学会用手机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输入“蓝帽子”批准文号,一键验明正身,让假冒保健品无处遁形。二问,面对神乎其神的夸大宣传,询问“这个功效,在国家标准允许的保健功能宣称范围里吗?”、“有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出具的合格报告吗?”把伪劣保健品打回原形。三用,若不幸上当,维权时直接对号入座,申诉“该产品违反GB XXXX 保健食品国家标准”,提高维权成功率,让标准护身如影随形。学标准,用标准,把标准转化为“护身符”,使之成为打击保健品市场不法分子的利器。
白帝城边微雪过,青衣江上夕阳红。我国已深度跨入老龄化社会,遏止保健品市场乱象,守护的不仅是老年人的保命钱包,更是银发晚年的尊严与安宁。遵循保健品国家标准,保护老年人消费权益,不仅关乎个体命运,更关乎社会稳定和家庭和美。这需要监管和执法的智慧,同时需要社会各界包括银发簇自身行动的勇气。标准是打击乱象的利剑,但最好的防骗武器,是知识的武装和亲情的陪伴。当每个老人都能读懂“标准”背后的国家守护,当每个子女都成为父母最信赖的“标准”解读员,万家“夕阳红”便能真正绽放出安宁、温暖而绚烂的光彩。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