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的街头,一些人正在做着一件看似普通却收入惊人的事情:用手机拍下怠速停放的车辆,然后向政府举报,这个举动能让他们从罚款中获得一半的奖金,最多的人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赚了接近90万美元。
这个现象源于纽约市2019年推出的一项环保政策,当时市政府规定,除特殊情况外,车辆怠速超过3分钟就算违法,校车更是只能怠速1分钟,问题是警力根本管不过来,几十年下来这条规定形同虚设。
![]()
为了解决执行难题,政府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市民参与进来。任何人拍到违规视频并成功举报,都能从罚款中分到25%到50%的奖励。
一张罚单从35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这意味着举报成功一次,最少能拿87.5美元,最多能拿1000美元。
政策一出台,效果立竿见影,曼哈顿的环境律师欧内斯特·韦尔德成了这个领域的“头号玩家”,他累计获得的奖金达到89.6万美元。
华裔居民吴婉芳紧随其后,收入也有74.9万美元,《纽约邮报》统计的数据显示,收入最高的前五位举报人赚的钱都在50万美元以上。
![]()
这些数字确实让人意外,要知道纽约一个三口之家的年收入中位数是14.58万美元,有人通过举报买了两套房产,这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可不是小数目。
举报成功率高是这个“生意”的关键,根据相关数据,大约95%的举报最终都会开出罚单,原因很简单:手机视频取证方便,而且法规界定明确,只要视频显示车辆怠速超时,几乎没有反驳余地。
有人把这当成了全职工作,一位不愿透露真实身份的举报人每天早上6点就骑车出门,专门在卡车集中的区域转悠,一天要花6到9个小时寻找目标,他的策略是守在货运集散地和工地附近,那里的大型卡车最容易长时间怠速。
也有人将其作为副业经营,儿科医生帕特里克·施内尔在行医之余从事举报活动,6年时间赚了58万美元。
![]()
他的做法是在上下班路上顺便观察,周末也会专门出去转转,按他的说法,这个收入已经超过了他医生工资的很大一部分。
但这个看起来双赢的政策,现在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
卡车司机们感到非常不满。许多运输冷链食品的货车,为了保持车厢温度必须让发动机持续运转。
电力维修车、通讯工程车也有类似需求,设备运行离不开发动机供电,一位货车司机说,他有次运送疫苗,车厢温度必须保持在特定范围内,结果停车卸货时就被拍了,虽然他提出了申诉,但还是被罚了款。
![]()
纽约卡车司机协会多次向市政府反映,认为现行规定缺乏灵活性,对那些有合理需求的车辆应该给予豁免,但目前政策调整进展缓慢,司机们只能想办法尽量避免被拍。
政府内部也出现了不同声音,皇后区市议员、环保委员会主席詹纳罗公开表示,这个项目已经偏离了初衷。
他认为让少数人通过举报获得如此高的收入,并不符合公共政策的目标,市议会正在讨论修改奖励比例,可能将奖金上限设置在2.5万美元左右。
还有一个问题逐渐浮现:举报活动高度集中在曼哈顿这样的核心区域,因为那里车流量大、违规机会多。
![]()
而一些空气质量更差的外围社区,反而很少有人去举报,这导致政策效果出现了地域失衡,没能真正覆盖到最需要改善的区域。
造假和重复举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人被发现对同一辆车在几分钟内提交多次举报,试图增加收入,还有人通过编辑视频时间戳等方式制造违规“证据”,虽然这些行为一旦查实会被取消资格,但监管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环保组织对这项政策持支持态度,纽约清洁空气联盟的工作人员指出,车辆怠速排放的污染物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显著,特别是在交通密集区域,他们提供的数据显示,纽约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早亡人数约为32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与交通排放有关。
![]()
不过这个政策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物流公司和货运企业收到的罚单增加后,运营成本明显上升,一些公司开始调整路线,尽量避开举报活动频繁的区域,这反而增加了绕行距离和总体排放,也有公司选择提高服务价格,把罚款成本转嫁给客户。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某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可能会因此上涨,快递费、搬家费、冷链配送费都受到了影响。
一家连锁超市的负责人透露,他们的冷链配送成本在过去两年增加了15%,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怠速罚款。
现在的情况是,这项政策确实促使了一些企业改进运营方式,有货运公司开始使用电动辅助制冷设备,不再依赖发动机怠速,也有企业优化了装卸流程,缩短停车时间,从这个角度看,政策确实推动了行业向更环保的方向转变。
但与此同时,那些依靠举报获得高额收入的人,也让整个项目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市民参与环保监督本是好事,可当它变成少数人的生财之道,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争议。
纽约市政府正在重新评估这个项目,可能会在保留公民监督机制的同时,对奖励标准做出调整。
“好家伙,举报怠速车辆都能当成副业,还赚这么多?真是开眼了!我说纽约街头怎么老看见有人举着手机对着卡车拍,还以为是在拍短视频,合着是在“上班”啊。”
“年入近90万美金,顶我好几年工资了,说不眼红是假的, 不过仔细一想,这事儿也没那么简单,那个排第五的医生不也说了么,这工作其实挺辛苦的。”
“想想也是,天天风吹日晒在街上盯着,还得掐着表算那三分钟,也不是个轻松钱,但回报是真高啊,拍几分钟可能就进账几百上千刀,难怪连律师医生都加入“赏金猎人”大军了。”
“支持举报的人说得在理,尾气污染确实害人,每年据说导致几千人早死,那些卡车有时候一停就是二三十分钟,突突冒黑烟,是该管管。”
“但卡车司机也挺冤的,有些车不熄火是为了给冷藏柜或者升降设备供电,不然货没法卸啊。”
“这政策有点“一刀切”了,感觉最后成本还是会转嫁到我们消费者头上,快递啥的估计要涨价。”
“最让我觉得不公平的是,举报都扎堆在曼哈顿这些富人区,合着空气差的穷人区没人管,富人区一边呼吸着相对好的空气,一边还能靠举报赚钱?这环保正义可有点变味了。”
“也难怪政府说要改规矩了,要是有人靠这个发了财,甚至搞重复举报、骗奖金,那确实偏离了初衷,环保局长都说,该给报酬,但没必要让人成百万富翁。”
这事儿您怎么看?是支持这些“赏金猎人”继续为民除“气”,还是觉得这政策漏洞太大,该叫停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
信源:环球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